植树节,盘点江门古树名木之“最”

南方+ 记者

阳春三月,五邑大地春色醉人:广海湾边上,714年树龄的菩提“树王”正迎着春风抽枝展叶;圭峰山脚下,获评为“全国最美榕树”的小鸟天堂榕树愈加葱郁,时有群鸟翩跹、翱翔;潭江边上,百年古樟树群与碉楼古村、绿美河岸相映成趣,打造春日露营最美风景线……

在江门这个森林覆盖率达45.31%的国家森林城市里,有着近1900株古树名木,其中一级古树7株、二级古树51株、三级古树1832株、名木6株。围绕古树名木保护提升,江门先后制定了《江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江门市古树名木名录》,按“一树一档”实行动态管理和复壮养护,目前在册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率达100%,每年还会扶持建设2至7个古树公园或绿美古树乡村。至今,江门累计建成了34个绿美古树乡村(古树公园),今年还将继续打造3个绿美古树乡村。

古树名木承载着城乡记忆和百姓情感,每棵古树名木背后都有许多动人故事。保护古树名木,不仅因为它们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侨乡大地上,近1900株古树名木里都有哪些特别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被称为“活文物”的绿美古树之“最”。

◆全国最美榕树

位于新会区天马村小鸟天堂的古榕树,种植于明朝万历年间(1618年),距今已有406年树龄。在当地历代村民的爱护下,这棵水榕树深深扎根、抽枝展叶,独木成林,形成占地15亩,树冠覆盖面积达20亩的榕岛。茂盛的古榕林形成独特的小生境,周边有纵横的河道水网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鱼虾食料,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吸引成千上万只鸟类在此栖息繁衍。

小鸟天堂古榕树。资料图片

小鸟天堂古榕树。资料图片

1933年春夏之交,巴金南下广东,邂逅这一百年古榕树以及栖居其中的万千飞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巴金为这鸟树相依、千鸟飞翔的自然奇观陶醉,写下名篇《鸟的天堂》。他又于1984年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小鸟天堂从此得名。

2023年9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全国“双百”古树推选活动上榜名单,新会小鸟天堂榕树成为全国两棵“最美榕树”之一。如今,小鸟天堂榕树已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鹭鸟孵化基地之一,还是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典范之一,先后获得“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最美丽乡村示范点”“珠三角特色景观”等称号。

◆最老的古树

台山市广海镇龙岗村有一个平均树龄达554年的菩提古树群,图中最右侧的大树为714岁的菩提古树王。广海镇政府供图

在台山市广海镇龙岗村,有一个平均树龄达554年的菩提古树群,其中有两棵于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分别达到714年、694年。据《广州府志》记载,南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竺(古印度)僧人智药三藏前来中国传教,途经广海登陆,于象山脚植下中国第一棵菩提树,留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记。而上述714岁的菩提“树王”便是从当年那棵菩提树上剪枝栽植的,延续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印记。

栉风沐雨数百年,这4株古树名木既是“海丝文化”的“见证者”,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为了更好地保护菩提古树群,广海镇近年来累计投入600万元打造菩提古树公园,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结合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工作发展休闲观光的“美丽经济”。

◆最高的古树

在开平市大沙镇群联村委会江湾村的后山,有一株树龄约340年的见血封喉,为二级古树,高47.5米,目前是江门古树名木中高度最高的古树。当地村委会和村民对这株树的保护十分重视,在树周围砌了保护池。

开平市大沙镇群联村委会江湾村的有一棵树龄约340年的见血封喉古树,为江门最高的古树。

开平市大沙镇群联村委会江湾村的有一棵树龄约340年的见血封喉古树,为江门最高的古树。

◆最特别的“屋藏古树”

图为新会区实验幼儿园内的百年腊肠古树。

在新会区实验幼儿园内,一棵百年腊肠树的主干长在室内,树冠则穿顶而出,“屋藏古树”的奇景为人津津乐道。

据悉,这棵腊肠树是当年莫族华侨从南洋带回来栽在自家祠堂天井里的。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县政府在莫家祠堂原址兴建新会实验幼儿园大楼,为保护这棵树,设计师制定了将树的主干藏于室内、树冠从天花板伸出的方案,从而形成了古树穿楼而出的奇景,也成为教育小朋友爱护古树、保护生态的生动教材。随着腊肠树越长越大,新会区又将天花板的洞口凿大,在树干四周围上用玻璃和不锈钢制成的保护罩,罩里安装通风和排水系统,让古树正常生长。

“屋藏古树”是江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绿护绿成为共识的一个缩影。

最神奇的“空心”古树

图为蓬江区最年长的古树,虽然有约4米的主干空心,但仍郁郁葱葱。

图为蓬江区最年长的古树,虽然有约4米的主干空心,但仍郁郁葱葱。

在蓬江区荷塘镇的万善公园内,有一株树龄467年的樟树,是二级古树,也是目前蓬江区树龄最大的树木。令人惊奇的是,这株樟树是“空心树”,从树根而上大约4米的主干空心,可容纳3个成年人。粗糙黝黑的树干记录了风雨沧桑,而葱茏苍翠的枝叶展露出蓬勃生机。

最“团结”的古树

图为新会区一棵由樟树、细叶榕、大叶榕长成一体的“三合树”。

在新会三江镇思仁公园,有一棵由樟树、细叶榕、大叶榕长成一体的“三合树”,其中樟树树龄约700年。

专家推测:大约700年前,此处长有一棵樟树,直到约300年前,有一棵细叶榕生长在樟树旁,随着其慢慢长大,越来越靠近樟树,最终合抱在一起。约100年前,有小鸟吃了大叶榕种子后飞到樟树上栖息,拉下的粪便含有大叶榕种子,种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最终三棵树合成一体,成了今天的“三合树”。

最有爱的“父子树”

图为鹤山市双合镇合成村委会永乐村的两株古樟树,“父”与“子”分别约有500岁、250岁。

在鹤山市双合镇合成村委会永乐村,有一棵估测树龄达到500年的一级古树。据传,这棵樟树种植于明朝弘治至嘉靖年间,树龄达500年,树木根深叶茂,伟岸壮观,树高17米。它的旁边还长着一棵由它的种子繁殖而来的樟树,树龄约250年。这两棵樟树被人们称之为“父子树”。古樟树屹立在村口,已经成为古老村子的象征。

海外游子最思念的古树

图为牛过塘古树公园,它是当地侨胞离乡背井的思乡之树。

牛过塘古树公园是开平市首个以古树为主题的公园,园内拥有古樟树群、风水林、田园景观、竹林,是生态科普、历史文化、乡村景观廊道的综合场所。公园里,树龄达100年以上的古树有13株,其中12株为樟树、1株为枫香树,平均树龄102年。这一片古树的占地面积达9.3亩。

古樟树皮厚似龙鳞,被牛过塘村的海外侨胞视作守护神。在他们心中,这片古树林是承载着思乡情绪的具象之物——“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游子离乡背井时,家人便会到樟树林中取樟木做成“驱虫包”夹在其衣服里,让这份亲人的关怀与家乡的味道随其一起漂洋过海。为了传承侨村历史文脉,蚬冈镇以古树公园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乡村美化绿化,设计“侨归码头”“侨村风光景观长廊”,串联起潭江边上的绿岸美景,打造最美露营野餐“打卡点”,盘活古树“绿美经济”。

最罕见的古树群

图为恩平市大田镇塘背村后山的箭毒木古树群。

在恩平市大田镇塘背村,有一片罕见的古树林——根据普查,平均树龄达100年以上的古树约有60株,其中以箭毒木的数量为最多,超过30株,其余为格木、阴香、山蒲桃、斜叶榕等树种。

箭毒木,又名见血封喉,为高大的常绿乔木,常见于热带地区,被列为我国三级珍贵保护植物。恩平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箭毒木是热带树种,在接近北回归线的地方能有这么多的箭毒树比较罕见,这片古树群极具生态研究价值。

百年来,村民与毒树世代和谐共处已传为佳话,“这一片古树林是我们的保护神。以前打仗的时候,遇到敌人来犯,后山的古树林便成革命战士们的堡垒,任谁也攻不破。那时,革命战士受伤,是摘下箭毒树的叶子作药治好的。”如今,塘背村古树公园还建成了恩平首个古树公园,是恩平市古树保护及科普宣传的良好平台,也是市民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最值钱的古树群

图为恩平市沙湖镇龙门村的挂绿荔枝古树群。

在恩平市沙湖镇龙门村,有24棵生长在村口和村尾的百年挂绿荔枝树。它们均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成群状分布,分为两个古树群。

据资料记载,清嘉庆年间,该村一位黄姓先祖到广州增城谋生,因帮助当地村民赢得官司,村民为表谢意,赠送了6棵增城挂绿荔枝幼苗给他。经过精心栽培,挂绿荔枝在该村开枝散叶。后来,黄先生通过剪枝接驳技术培育出一批挂绿荔枝幼苗,最初种植的那几棵挂绿荔枝至今已有200年历史。

这些荔枝古树见证了龙门村的发展,是龙门村极其珍贵的“活文物”,是龙门村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如今,龙门挂绿荔枝已经成为当地重要农产品,果园式生态游潜力渐显。近年来,周边积极引进茶柑枝等经济作物,农业生态游越做越大。

【采写】南方+记者 黄烨倩

【图片】源于网络(除署名外)

编辑 钟惠琳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