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河畔
绿意盎然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
重要的生态屏障
肇庆逐绿前行的诗篇俯拾即是
您是否曾为这一抹鲜绿
怦然心动
绿·在山水间
图丨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山水迢迢,绿意盈盈。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北部的肇庆,
拥有超过106万公顷林地,
以70.83%的森林覆盖率领跑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是国家森林城市,
肇庆的河道总里程占珠三角约20%,
坐拥大湾区面积最大的森林、
最长的河道。
图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余秀明 摄
图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谢耀明 摄
峰顶轻雾缭绕,山间悬泉飞瀑。
走进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只见满眼绿意,林间鸟鸣,一切生机勃勃。
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至今依然是众多生灵的栖息之地,
原始森林生机盎然,
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图丨肇庆市怀集县蓝钟镇。梁亮 摄
图丨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伍尚慧 摄
绿色作底色,生态成名片。
绿水青山的背后,
是肇庆对绿色发展理念长期的坚守。
20世纪70年代,
肇庆市怀集县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
发动“岳山万人造林大会战”,
上万名踌躇满志的怀集青年开赴岳山,
历时近十年,荒山换新颜。
孕育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
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以上2图丨方权裕 摄
当年的努力,为今人留下的,
不仅仅是肉眼可见的
绿树成荫、清澈湖水,
还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
绿色生态理念。
2020年,肇庆获评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之路上,
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丨罗馨如 摄
图丨杨乐祺 摄
绿·在咫尺间
图丨梁亮 摄
群山含黛,郁郁葱葱;
东方风来,满眼皆绿。
身处此刻的肇庆,
举目皆绿已成为居民生活的常态。
推窗能见绿,出门即公园,转角遇到美,
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图丨肇庆新区。陈冠机 摄
图丨砚阳湖公园。罗馨如 摄
宽阔的道路两旁,
满眼绿意同样让人心旷神怡。
温馨的小区住宅里,
绿意盎然的树木点缀着幸福的家园,
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草木的芬芳。
图丨罗馨如 摄
图丨植建麟 摄
山水相融的景致里,
绿是最亮眼的底色。
登上《人民日报·海外版》
旅游天地版头条的
“小鸟新天堂”,
白鹭、丹顶鹤、
黑天鹅、白鹇鸟万鸟齐飞,
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万亩林海、亮丽星空、清澈河水,
肇庆市民充分享受到绿美肇庆生态建设,
带来的“绿色福利”。
图丨李蕴虹 摄
图丨哈哈乐农耕文化园。李显才 摄
山、湖、城、江、林、泉、峡,
在城市与自然之间,
肇庆城掌握着微妙的平衡。
既可倾听山水响动,也可畅享林泉极致,
这座城市触手可及的繁华绿意,
正是掩藏在山水下的人文底气!
图丨梁亮 摄
图丨李显才 摄
绿·在发展间
图丨聂伟健 摄
以绿为底,绘就新篇。
生态是肇庆最美名片和最大财富,
为了守护好一方青山绿水,
肇庆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
全力打造“绿色肇庆”,
努力实现“绿富同兴”。
图丨大勇 摄
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
肇庆各地纷纷掀起了春季植树的热潮。
大家挥锹铲土、培苗浇水,
为家乡增绿。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
开展植树活动640多场次,
发动人员5.7万多人次,
种植绿化树木26.2万余株,
发动社会各界捐资900多万元,
持续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热潮。
图丨航记 摄
通过实施“林长制+林业产业”,
肇庆市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林业经济、生态旅游、
森林康养、林下经济、
林产品深加工等蓬勃发展,
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丨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图丨梁洪文 摄
与此同时,
肇庆拥有丰富的光能、风能,
以及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所需的地形落差,
且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
发展绿色能源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踏上新征程,
肇庆将倍加珍惜“绿色家底”,
以高质量发展和高颜值生态并行,
擘画绿美肇庆新画卷。
图丨肇庆风能资源丰富。来源 广宁发布
图丨肇庆怀集光伏项目。来源 怀集发布
近年来,
肇庆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型储能等战略性主导产业,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能源基地。
“十四五”期间,
全市计划投资绿色能源项目超千亿元,
推动绿色能源产业超500亿元。
图丨小鹏汽车通过打造光伏发电积极建设绿色工厂。王振宇 摄
这个春天,
我们种下的一株株小树苗,
将拼成一幅幅高品质的绿美肇庆地图,
让绿色底色成色更足,
肇庆的主旋“绿”将由你我共同唱响!
编 辑:莫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