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4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从不同维度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3月4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典亮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报道,采访一批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聚焦奋斗实干、民间外交、文化创新、党的建设、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中国方案及中国式现代化八个领域,听他们讲述从总书记生动运用的一系列典故中汲取力量、顽强拼搏,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心路历程。
系列报道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覆盖了“学习强国”等境内主流权威渠道,获得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等权威机构全文转载。外交部新闻司参赞,中国驻大阪、孟买、釜山等地总领事,人民中国杂志社、香港经济导报等权威人士及境内外媒体在多个平台转发、点赞。截至目前,专题报道全网关注度已突破500万。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走过不平凡的2023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
这其中,从磁盘阵列、大规模网络存储,到云存储、大数据存储,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参与了我国存储技术和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弱到强的全过程。
冯丹告诉南都记者,如今,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存储设备和存储系统产品国产化率逐年提升,性能已走在前列,多次在国际IO500存储榜单取得第一的成绩。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兰深知,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好这条路。
2023年,围绕独树村日渐成熟的特色生态观光旅游业,王永兰和村民们走上农文旅康融合发展之路。因海拔较高、阳光充足,独树村具备良好的种植条件,全村又致力于发展好林果种植业,结合农文旅康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实现以农富农。王永兰向南都记者分享道,2023年,全村以雪梨为主要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触达消费者,销售额有了实实在在的增长。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呼吁“共同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篇章,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汤建伟是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战略发展处副主任,自1999年起便在漓江边工作,见证着漓江生态的持续改善,“漓江生态保护的成果显著,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汤建伟向南都记者回忆,曾经漓江沿岸大河背村的生活污水直排漓江,河堤破损、道路坑洼、垃圾乱堆,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当时,他和同事们申请筹措了生态修复资金,以“材料自然、工艺自然、景观自然”为原则,开展渔村渔业队岸线修复工程。
据介绍,这项工作开始后,大河背村昔日的“脏、乱、差”消失了,还原了水清岸绿的样貌,与周边自然景观浑然一体。
生态环境的改善,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旅游收入。汤建伟说,据他了解,2023年,大河背村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10万人次。“一些村民主动承担起生态管护员的责任,守护漓江。”
“绿水青山”的“美丽颜值”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丰厚价值”。
“放眼全球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当前中国经济。他强调,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战胜多重困难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2023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来之不易。”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向南都记者这样形容。
他向南都记者表示,过去一年里,通过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提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中国经济表现可圈可点。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恩兰,就是坚守岗位实干奉献,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员。
2016年,杨恩兰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响应家乡号召回到贵州,致力于用科技减少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护航贵州粮食稳产增收。今年是她坚守农业生产一线的第八年,足迹已遍布水城区30个乡镇的村村寨寨,对粮食生产有着深厚情感和深刻认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杨恩兰看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正因有千千万万实干者如她一般,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国粮食生产方能不断迈上新台阶——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908.2亿斤,创历史新高,增产177.6亿斤,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积跬步以至千里”。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一环,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所在。
扎根基层25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蟠虬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区燕明,见证和参与了从百姓日常琐事到国家立法大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3年是区燕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她深入基层走访交流,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关注民生和社会治理问题,尤其是养老服务和老城市新活力方面。为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区燕明积极推动辖区内多栋旧楼进行电梯加装。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统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告诉南都记者,去年春节前,绵苍巴高速设在白驿镇上的高速路口开通,这个原本偏僻的小山村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2023年,岫云村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新建了农产品加工厂、建材加工厂,还成立了酒业公司,在县城开设了白酒专卖店。“‘岫云村的酒,好喝不上头’的广告牌,就立在苍溪高速入口旁。”李君自豪地向南都记者介绍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长期投身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向南都记者表示,赓续传统文化,就是赓续人类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价值准则,是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的精神基础。
王学典认为,与守正创新、“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密切相关的,正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传统理念更加适应现代化语境、为现代社会生活提供更多指导。
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冉冉与其他6位全国人大代表,从开展长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促进文旅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10个方面,对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提出了具体建议。
冉冉等人的建议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重视。据介绍,过去一年来,文旅部印发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并在调研基础上组织召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
冉冉告诉南都记者,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得以繁荣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文化创新更是各类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精神动力。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他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燕山余脉,凤凰山脚下,小庙子村的巨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真实写照。
过去,小庙子村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耕种模式落后,村民生活比较贫困。近年来,小庙子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逐步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脱困户”的发展新模式,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向南都记者介绍,2023年,小庙子村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始终坚持“帮忙不添乱”原则,在巩固老产业的同时,又新建了一家中药材和蔬菜生产加工合作社,既补充了发展过程中生产加工的短板,又带动了更多就业。
如今,小庙子村的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左右,同时动员了更多的新型农民参与“飞地”模式,让村民走出去发展中药材和蔬菜产业,实现村里村外双向奔赴,共同构成小庙子村的中药材和蔬菜种植初加工产业链。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2023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强调“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告诉南都记者,通过举办这场论坛讲好中美人民相知相亲的故事,协会承担起呼吁中美各界人士共同传承、弘扬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的角色,以心相交,以诚相待,携手推动两国人民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为促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贡献民间力量。
外交守正创新是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推动外交队伍建设,讲好民间故事,杨万明一直在思考。“既要以情动人,也要以理服人。将争取人心的工作既做到庙堂,也深入民间,广交深交各国各界朋友。还要以国际化语言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他说道。
杨万明告诉南都记者,2024年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建会70周年,协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民间外交主渠道作用。
接下来,全国对外友协将围绕中美建交45周年,以议会、地方、智库、青年为重点,举办系列民间外交活动,继续巩固中美民间友好。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这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迎来的第三十次聚首。“亚太奇迹”举世瞩目,经济韧性被世界持续看好。在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看来,如今亚太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具经济增长活力的地区之一,离不开国家领导人在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开展密切交流,秉持开放态度携手推进经贸合作。
“中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在一些问题上还起到引领性作用,是亚太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地区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力量。”贾庆国对南都记者说道。
如今,中国已成为许多亚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节点,这样的成果亦离不开十年来各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刘显忠告诉南都记者,共建“一带一路”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世界的希望。”贾庆国向南都记者形容,在全球化时代,所有国家实际上是共乘一条船,“世界好了,大家才会好”。
“典亮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何嘉慧
采写:南都记者 何嘉慧 张倩寒 翁安琪 敖银雪 实习生 何乐为
专题编辑:刘兰兰
海报设计:李毅然 何欣 林泳希 李蓓 张许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