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人种树,究竟有多拼

南方+ 记者

梅州人种树有多牛?两个数据给你直观体会。

■202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54%,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梅县区城东镇潮塘古梅入选“中国最美古树”,经专家考证为“宋梅”,树龄千年,填补了我国野生古梅分布之空白,授名“潮塘宫粉”,为国家一级古树,乃广东树龄最长之古老花梅,编入《中国梅花》,是全国屈指可数之几株古梅之一。

梅江区西阳镇筀竹村绿树成荫。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江区西阳镇筀竹村绿树成荫。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四季时光轮转,留下了梅州的绿意盎然……

从今年初开始,梅州便已开始了新一轮的植树热潮。梅州市各县(市、区)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爱绿植绿护绿活动。

恰逢今日是第46个植树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县(市、区)为植树造林,有多拼!

植树造林,梅州8县(市、区)有多拼!(可多选) 梅江区 梅县区 兴宁市 平远县 蕉岭县 大埔县 丰顺县 五华县 提交

梅江区

计划植树43万棵,实现人人一棵树

今年,梅江区计划植绿43万棵,实现人人种一棵树,目前已植树近30万棵。

新春伊始,梅江区紧抓良好天气及乡贤返乡过节等节点,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我为梅江种棵树”系列行动,已获捐款逾246万元,捐赠苗木折算282万元,合计筹集社会资金逾528万元。全区共谋划121个主题林种植地块。

如在县镇绿化方面,梅江区通过合理布局城区绿地和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明确绿化区域、时间安排、任务数量、具体主责单位等,谋划公园、道路绿化带等60多处城镇绿化种植计划点位,计划在重点区域、重点线路种植乔、灌、花等近10万株,完成水岸造林绿化5300多株。

梅县区

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双联双建”行动

一株株新栽种的树苗迎风挺立,焕发勃勃生机。冯森达 摄

一株株新栽种的树苗迎风挺立,焕发勃勃生机。冯森达 摄

日前,梅县区启动绿美生态建设“双联双建”行动,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绿美生态建设,形成党员带头、企业助力、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在东部快线第四标段植树点、白渡镇蕉南村南华坝、梅南镇新塘村等植树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投入到植树造林中,“四旁”“五边”“三江四线”披上生机勃勃的“新衣”。截至2月22日,梅县区共筹集绿美生态建设资金4781万元,目前该区已种植株数70055,全面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新热潮。

兴宁市

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兴宁市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推动党建工作与绿美兴宁生态建设同频共振,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绿美梅州“千村增绿先锋行”主题党日活动、“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助推绿美兴宁植树活动,激发党员群众植树热情。

兴宁引导各镇(街道)结合实际打造镇村绿化示范点,串珠成链打造乡村绿化示范带,广泛开展“绿美我家·美梅与共”“我为兴宁种棵树”“家有喜事来种树”等系列植树造林活动,“党员林”“青年林”“乡贤林”等主题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兴宁共种植树苗91163株,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蔚然成风。

平远县

将县镇村绿化作为具体抓手

今年以来,平远县将县镇村绿化作为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的具体抓手,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在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措施上铆足劲,推动干群凝心聚“绿”,乡村绿化工作进展良好、成效初显。

平远县构建县域统筹、镇村联动、全员参与乡村绿化的“一盘棋”格局。县委组织部、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第一时间作出响应,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乡村绿化工作摸底排查、发布倡议书等工作。目前,平远县种植苗木2.6万株,差干镇加丰村等4个典型村完成植树任务。

蕉岭县

开展“充‘植’家园 点‘绿’寿乡”系列活动

蕉岭县对标对表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围绕“绿美”和“提质”两大核心任务,扎实推进绿美经济增量、绿美品牌示范等“十大突破”,依靠百千万群众,推动“百千万工程”,全力打造绿美广东梅州样板的蕉岭示范。

今年以来,全县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绿美生态建设,开展“充‘植’家园 点‘绿’寿乡”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系列活动,举行义务植树活动近百场次,筹集社会力量捐赠资金986万多元、捐赠苗木16600多株,正在开展党员先锋林、健康林、成长林、通道林、乡贤林、巾帼林、榜样林等22个主题林建设,种植苗木约5万株。

大埔县

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带头

大埔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带头,通过在职党员捐资、农村党员认种、“两新”党员义务植树等形式,推动8000多人次参加绿化义务活动,带动掀起新一轮全面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今年以来,大埔县发动社会捐款超过834万元投入县镇村绿化工作,圩镇、县城、重点路段已种树近3万株,村种树2.8万株。

丰顺县

实施机关联基层共建共管绿美丰顺大行动

丰顺县实施机关联基层共建共管绿美丰顺大行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绿美丰顺生态建设。全县各级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开展“捐资、捐物、捐苗”“认种、认养、认管”“我为家乡种棵树”“企业冠名林”等活动。去年11月至目前,累计筹措乡村绿化资金4768万元,其中社会资金3940万元。近2万名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乡村绿化,已落实苗木近10万株,已种植树9万多株。

接下来,丰顺县将围绕3月底前基本完成乡村植树13万株左右的目标,以“廿林添绿”大行动为抓手,持续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措并举推动乡村增绿提效。

五华县

全面铺开“绿美五华·‘九九’为功”行动

五华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出台《绿美五华·‘九九’为功行动方案》,全面铺开“九大文化林”“九大行业林”营造活动,要求16个镇、9大系统2024年营造不少于100亩的造林示范点。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开设“绿美五华·久久为功”微讲堂,倡导“有喜事来种树、种好树有喜事、来五华请种树”。今年至目前,全县已种植树木12.42万株,各界捐款达703.9万元。


延伸阅读

前人爱上梅州哪些树?诗词歌赋里一探究竟

杨万里《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诗云: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

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

岭南地区自古就广植梅花。时至今日,梅州各地仍存不少古梅,如梅县潮塘、畲坑、梅南、阴那山、鸡冠山,蕉岭长潭,平远长田等地均可见百年以上的古梅,正如叶剑英元帅早年一首诗所云:

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珊珊几世修;漫吟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

古代,种树在梅州有一种浪漫和诗意;到了如今,种树里还有着别样的执着。

通过下面两个小故事,一起来感受一下~

15年心血,临走前留下一片珍稀树林

在梅州五华县横江村人迹罕至的茂密山林,有一片连绵500多米、堪称植物界“活化石”的桫椤群落。这是已经过世的老人李涛文生前耗费15年心血,义务培育出的“绿色宝藏”。

为了保护家乡因滥砍盗伐,变得越来越少的桫椤树,李涛文在深山一待就是15年。多年来,李涛文走遍了横江村大大小小的山林,根据桫椤树的生长习性,选定甜珠坑、黄礤坑两处山沟作为培育桫椤树的基地,把山上能找到的幼小桫椤树苗移植在一起人工培育。

2018年12月,李涛文身患重病去世。但他生前已向林业部门反映相关情况,桫椤树群落被列入了林业部门重点保护植物区域,当地村民更是自发申请成为护林员,接替守护这片珍稀树林。

“一把锹”的接力,荒山披绿衣

10多年时间,梅州大埔县茶阳镇华祝村荒山披上了绿衣,改善了水土流失。自2010年以来,每年的植树节到清明节期间,华祝村同乡会组织乡亲回乡植树造林,已成为“传统习俗”。

村里乡亲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因为树木能够卖钱,有人铤而走险盗伐倒卖树木,导致村里到处是荒坡,作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华祝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几辈人的足迹,看着这些森林被乱砍乱伐,看着这些青山变荒坡,乡亲们心里很难受。

为了从思想上制止乱砍乱伐行为,2009年,外出乡贤丘凯、丘加招等人依托同乡会,开始组织第一次华祝植树活动,也得到了其他乡贤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植树活动提升了村民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乱砍滥伐的现象减少了,火烧山毁林的状况也没有再出现。”村民丘毓余说,这是看得见的变化,希望通过植树活动,能够带动周围的村庄,给村民自己打造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爱种树的人不仅保护了环境,在生活中也往往充满正能量。

感谢种下每一株草、每一棵树的你!

策划 张盛良 唐林珍

统筹 张柳青 马吉池

文字 张柳青 陈泽铭 魏丽文 黄韬炜 何苑妮 陈萍 黄培强 汪思婷 梁时禹 何森垚

运营 马吉池

通讯员 钟思婷


编辑 马吉池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