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具有珍贵基因、独特旅游价值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绿色资源。3月12日是植树节,南方+带您走近江门新会的古树名木,听听这些“绿色文物”的故事>>
新会现有古树名木262株,其中古树260株、名木2株,且坐拥6个古树公园——崖门坑口古树公园、沙堆独联古树公园、睦洲莲子塘古树公园、三江思仁古树公园、双水大堂古树公园、大泽田金古树公园。如今,这些古树名木不仅成为绿美新会生态建设的“代言人”,更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来和新会古树名木“浇”个朋友:(可多选) 新会小鸟天堂榕树(名木,405年) 新会机关幼儿园杧果(名木,84年) 三江镇思仁公园樟树(一级古树,744年) 会城街道红棉雅苑木棉(二级古树,437年) 新会实验幼儿园腊肠树(三级古树,107年) 都会初中后宋忠武庙2株杧果(二级古树,307年) 罗坑镇桂林寺榕树(三级古树,107年) 古井镇崖门古炮台2株木棉(三级古树,127年) 双水镇将军山大圣寺阳桃(二级古树,357年) 大鳌镇红卫山大王庙木棉(三级古树,287年) 提交
1.新会小鸟天堂榕树
据天马村《陈氏族谱》记载,明朝万历戌午年(1618年),由于农耕和汲水的需要,天马人在村前挖河引水,在河中筑了一个泥墩以改变水流方向。此后,在附近觅食的鸟儿经常停留在泥墩上,并留下大量的粪便。不知何时,夹杂在鸟粪中的种子长出了一株榕树。泥墩上的鸟粪肥力充足,大大地促进榕树的生长,树冠也越来越大,独树成林。1933年,作家巴金南下广东,邂逅天马村的百年古榕树以及栖居其中的万千飞鸟,写下名篇《鸟的天堂》,又于1984年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小鸟天堂从此得名。
2.新会机关幼儿园杧果
1958年,周恩来总理深入江门新会进行为期7天的调研。期间,新会县委从该杧果树上采摘成熟果实招待总理。
3.三江镇思仁公园樟树
相传,此树为南宋丞相陆秀夫所栽。陆秀夫走后,蛇山麓从此有了这株含有3个不同树种的大树,且长势旺盛,一直为三江人挡风遮雨。元商王十世孙赵建安郡王之子赵良韶因避元祸,随母辗转来到三江定居,开枝发叶。经700多年的繁衍,终于发展成今天的联和、新江两个皇裔大村。赵氏后裔不忘祖宗,为了激励后人,故称这株大树为“三合树”。
4.会城街道红棉雅苑木棉
此树原生长于龙兴观旧址,据传为明朝万历年间所栽。
5.新会实验幼儿园腊肠树
据清代《新会乡土志》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后人莫豪(字竹山),官至锦衣千户,奉命率兵解甲归田,过道新会时卜得一上卦,认定此地人杰地灵,遂定居会城南门脚,开创了会城“何、刘、许、莫”四大家族之一的莫氏家族。清朝年间,五邑人民远赴海外谋生,莫氏家族的华侨从南洋带来这株珍贵的腊肠树,并种在莫家祠堂大院天井。在20世纪80年代,祠堂被拆除后改建为幼儿园,但这株腊肠树被保留下来。
6.都会初中后宋忠武庙两株杧果
相传,这2株杧果树由吕祖先师种植。吕祖先师乐善好施,救治疾病,济世救人,当年化缘途经新会,适逢当地流行“伤寒”,便将葫芦里用杧果叶配制而成的药丸倒出来,分发给众人服用。服过药后,患者一个个好了起来。为便于人们采集杧果叶,吕祖先师专门在岳王庙的花园种下2株杧果树。还有另一传说,2株杧果树是由岳王庙的庙祝所栽。
7.罗坑镇桂林寺榕树
据牛湾黄氏族谱记载,黄归南是黄族繁衍的第二代,自小聪慧,超脱凡尘。人们为纪念黄归南,取其名中的“归”字,将这株榕树称为“归榕”。
8.古井镇崖门古炮台两株木棉
据史料记载,崖门古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并形成雏形;后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式设立兴建。炮台呈半月城垛型,全长180多米,高约6米,上下两层共43个炮位对准海面,雄伟壮观,为广东省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这2株木棉便位于崖门古炮台内。
9.双水镇将军山大圣寺阳桃
将军山大圣庙是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庙宇,该阳桃树长在将军山大圣庙后门内,树龄虽老但是枝叶茂盛苍翠,绿叶盖地。阳桃树旁边有一条山溪,名为洗耳泉,这里有前人留下的“小蓬莱”“静心”等石刻,浓荫密闭,凉风习习,古韵悠然,即使炎炎夏日仍有心旷神怡之感。
10.大鳌镇红卫山大王庙木棉
这株木棉被誉为“五邑最美的木棉树”,它不像其他树木那样高耸直立,而是弯腰贴着水面,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之间,西江河上偶尔有板船悠悠驶过,红树和渔船自然成景。每年春季,红花挂满枝头,如诗如画,因而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策划】新会区委宣传部 新会区自然资源局 南方+新会频道
【撰文】黄绍侦
【通讯员】王影 陈小玲
【图片】新会区自然资源局
【制图】区瑞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