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场“代表通道”,我们看到了温暖、清醒和力量

南方+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6名来自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展现着使命担当。

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来自基层和民生领域,分享的都是自己来自一线的经历、感受和思考,贴近老百姓生活,不仅有温度、接地气,也切合当下社会关注的问题。

有一种温暖,是点亮千家万户的灯光。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社区经理钱海军分享了自己成为“点灯人”的故事。

多年来扎根电力一线,他注意到了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以及残疾人对电工的需求。他成立了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开展了“千户万灯”服务——走千户、修万灯,暖人心,还在西藏、四川推进乡村电工的培养计划,让年轻人学一门技能,扎根乡村建设家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走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钱海军说,希望自己可以拎着工具箱,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一直走下去。

这,是一名共产党员最朴素的初心与担当。

有一种温暖,是背靠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积石山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马秀英讲述了自己在地震一线参与救援时的所见所闻。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了6.2级地震。“天还没亮,受损的道路抢通了,中央储备来了,省内救援来了,各地物资来了,帐篷搭起来,热腾腾的牛肉面也出锅了。”马秀英说。

15小时完成全面搜救,震后9小时受灾群众吃到热饭,10小时打通干线公路,17小时通信全面恢复,19小时电网全面恢复……同时间赛跑、与严寒抗争的中国速度令人惊叹。

就在半个月之前,积石山县101所地质受损学校如期开学。“苦尽甘来,积石山的春天定将生机无限。”马秀英的讲述,让现场的人们无不动容。

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现代新技术得到传承,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是无数生动的中国故事的一个典型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主席于集华说,景德镇有一种瓷器叫珐琅彩,稀缺昂贵。通过多年努力,陶瓷手艺人研制出的新技术,让现代的珐琅瓷做出珐琅彩一样的效果。

现如今,珐琅瓷已进入平常百姓家。“作为一名手艺人,我一定要创作出更多、更优、更美的作品,弘扬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于集华说。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深情地跟大家讲起了家乡的变化。

斗玉珞巴民族乡是一个边境乡,山高路远。2018年,扎西江村第一次从拉萨赶到乡里面,足足用了9个多小时。而这一次到祖国首都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从乡里到拉萨走同样的路线,只用了5个多小时。

扎西江村说,道路建设让基层老百姓感受到出行方便,也为边疆发展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如今,乡亲们开起了民宿、餐饮店,吃上了旅游饭,“民族团结更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教育是培育希望的事业。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旭讲述了自己多年来从事教育的心得。

“孩子之间,没有差距,只有差异。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让喜欢下棋的孩子下棋,尊重差异,相信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和梦想,才能鼓舞每一个孩子的希望。”王旭说。

这番话语,为家长们“教育焦虑”带来了一丝丝清凉和理性的思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现实的复杂和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结合自己学习、研究和教育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从首次发现金属有机单离子磁体,到首次合成铁磁与铁电有序共存的分子材料,再到探索将磁性分子用于量子信息和分子诊疗……高松的学术生涯,都是在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学习、发现和开拓新的前沿领域。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用过去的知识教给现在的学生,希望他们去解决未来的问题。”高松说,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培养其创造力。而培养创造性人才,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研究。

这些有见地的思考,背后蕴含着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切期待。

6名代表分享的故事,充满温暖、清醒和力量,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着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文字】南方+记者 李秀婷

【摄影】南方+记者 张梓望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