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从红岭南到红岭北

南方+ 记者

00:29

从红岭南到红岭北  

目前唯一一家以深圳为总部的东盟投资的银行,与罗湖的故事,翻开了新的篇章。

3月8日,由开泰银行主办、罗湖区人民政府支持的“桥接市场,塑造未来:构筑中泰经济新动力”合作交流会在深圳君悦酒店举行。会上,开泰中国总部新址华润笋岗中心同步启用。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从1996年开泰银行深圳分行到2017年开泰中国落地,罗湖与开泰结缘二十八年之久,携手奋进;从红岭南到红岭北,开泰见证了罗湖金融业“一带五区”的发展,参与了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的蝶变。

紧抓“东部经济走廊”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对接背景下的合作新机遇,罗湖将进一步挖掘中泰两国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珠宝产业等领域合作潜力,围绕跨境金融、黄金金融、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和财富管理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这是罗湖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抹剪影。搭乘数字金融的时代东风,立足“三力三区”产业发展定位,罗湖正在巩固传统金融优势,大力发展新兴金融,让金融服务成为罗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1

从红岭南到红岭北

罗湖携手开泰开启金融新篇章

“从蔡屋围到笋岗,开泰银行见证了罗湖金融从传统到新兴的发展轨迹。”活动现场,罗湖区区长左金平在致辞中提到。

金融集聚区,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经济活力区;在区域增长中,往往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位于罗湖的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这片长度3.6公里、总面积2.03平方公里的区域,聚集了近100家持牌金融机构。

从南到北,此次位于华润笋岗中心的开泰中国总部新址同步启用,将为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建设再添助力。

从总部旧址走到新址,仅仅不到3公里,却见证了开泰银行与罗湖的结缘之路:

作为泰国四大银行之一的开泰银行,早在1996就在深圳成立了国内首家分行,开泰银行深圳分行于2014年7月落户罗湖,积极为罗湖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开泰中国于2017年8月在罗湖注册成立,是目前唯一一家总部设于深圳的东盟地区外资法人银行;开泰远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6月在罗湖注册成立,面向东盟国家拓展金融科技服务,积极引入国外先进金融机构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

“我们有28年的合作历史,但我相信我们未来的合作远不止28年。”开泰银行(大众)有限公司主席、董事长郭甘·瓦塔纳沃朗坤虽是第一次来到深圳,却早已被这里的年轻活力所感染:“这里的年轻人敢于梦想,不怕失败。我们也是一家年轻银行,所以我们就和他们一起成长、创新,这使我们得到了相当快的成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0%。”

开泰银行(大众)有限公司主席、董事长郭甘·瓦塔纳沃朗坤。

开泰银行(大众)有限公司主席、董事长郭甘·瓦塔纳沃朗坤。

谈及开泰在罗湖的运营发展,郭甘·瓦塔纳沃朗坤感慨于政府的支持:“从2017年改制成为外资法人银行,罗湖政府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机会和优惠条件;2019年开泰银行获得人民币零售业务的牌照,有利于开拓扩大业务范围;2020年,我们又获得了衍生金融产品的牌照,使得金融服务方面的产品范围更加完善丰富。”

现场,开泰中国行长王从宝与深圳市深商总会秘书长石庆还签署了“在中国—东盟经济共同体互联互通下广泛探索潜在商机”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开泰银行将为深商总会会员企业提供银行金融解决方案等支持,深商总会将协助银行为意向投资中泰两国的东盟客户提供代理、政企沟通、资源对接等优质服务,共同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1

老牌金融强区的新活力

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数字化金融平台

搭乘时代东风,罗湖引金融“活水”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数字金融产业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开泰中国作为首批接入数字人民币的外资银行,落地罗湖以来,与罗湖共同探索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多场景应用,着力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数字化金融平台。

未来,开泰银行还将继续携手罗湖,围绕跨境金融、黄金金融、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和财富管理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联手开展跨境支付业务创新,并依托中泰“一带一路”建设格局和自身产业优势在黄金原料加工复出口、黄金出料加工复进口、黄金及黄金制品贸易等开展先行探索。

左金平表示:“未来全区将紧抓‘东部经济走廊’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对接背景下的合作新机遇,进一步挖掘中泰两国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珠宝产业等领域合作潜力,以更开放的心态‘迎进来’‘走出去’,推进区域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和高质量发展。”

罗湖区区长左金平。

罗湖区区长左金平。

金融机构为什么纷纷选择扎根罗湖?

从战略定位来看,当前罗湖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打造“三力三区”。罗湖是深圳金融的发源地和高地,金融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占辖区GDP比重约四成,金融总资产超6万亿元,约占全市1/3,持牌金融机构近100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深圳仅有的5家外资法人银行就有3家扎根罗湖红岭,其中就包括开泰银行。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政策的扶持。近年来,罗湖不断推动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建设,为辖区金融机构制定“数币10条”“财富管理22条”等金融扶持政策体系,提供购房、租房、装修、管理费、人才引进、高管奖励、健康计划、住房保障等系列配套政策,并在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建设、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全力支持金融业的创新发展。

围绕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深圳市罗湖区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总政策,以及《深圳市罗湖区关于高质量建设财富管理集聚区的若干措施》《罗湖区关于高质量建设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的若干措施》等专项政策,进一步支撑全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1

大力发展新兴金融

今年将引进6家以上持牌金融机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的出台,罗湖作为湾区枢纽,深港联系最紧密的城区,可以说再一次站在了风口上。

近年来,罗湖顺势而上,顺势而为,提出了打造“三力三区”产业发展定位:致力于成为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具有国际市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2023年,罗湖制定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金融产业能级跃升:新引进6家持牌金融机构;举办“深圳创投日”罗湖专场活动,签约6只产业基金,规模合计260亿元。布局金融业“一带五区”发展格局,依托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打造数字人民币、财富管理、私募基金、黄金金融、保险创新五大园区;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产业园正式挂牌运营,首批8家机构入驻私募基金园区,管理规模超700亿元。

筑巢引凤,引凤筑巢。今年,罗湖将落实《罗湖区建设具有国际市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档升级金融、商贸、商务服务业三大优势产业,注重发展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罗湖“世界服务商”品牌,带动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整体跃升。

巩固传统金融优势,大力发展新兴金融。罗湖区计划引进6家以上持牌金融机构,争取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200亿元;引育15家以上数字人民币产业链企业,打造更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动保险企业大力发展平台型、创新型业务,引导保险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建设“金融超市”融资供需、闭环跟踪对接平台,让金融服务成为罗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采写】南方+记者 郭悦 实习生 张宇含

【图片/视频拍摄】南方+记者 鲁力

【视频剪辑】王抒 鲁力

【统筹】吕冰冰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