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在广州组织并主持召开了“大功率电容储能焊接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鉴定会议。经专家鉴定,该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成果鉴定现场。
此次成果鉴定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沈学础担任专家组组长,广东工业大学原校长、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新为副组长,会议由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科技质量部主任、专家委秘书长刘明雷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以线上方式参加鉴定会议。
该项目由广州亨龙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完成,针对大功率储能焊接飞溅和设备振动控制的难题,开展了储能焊机新结构设计研究,首创了国内最大焊接容量150kJ的大功率新型储能焊机,解决了焊接飞溅、工件焊接不牢等难题;针对焊接质量在线监控与准确评价难的问题,开展了焊接质量和多元焊接参数的耦合关系研究,通过对电阻焊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压力、焊接电流、焊接位移、次级电压等参数实时动态监测,创建了焊接参数与质量关联关系,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焊接质量评价体系。
此外,针对大面积密封焊接热变形、低效高污染与异质金属焊接质量控制的难题,广州亨龙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特性化焊接应用工艺技术,包括罐体与封口端盖大面积密封电阻焊、齿轮轴毂总成电阻焊及异种金属大电流脉冲储能爆炸焊接等工艺技术创新,实现了安全可靠、绿色环保、高质高效的焊接。项目成果产品已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应用,用户反映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会专家与项目团队合影。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报告,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他们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功率电容储能焊接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项目研发内容包括大功率储能焊接装备结构设计技术(储能焊机降飞溅结构设计、新型电阻焊机减震式次级回路设计、一体式电柜及焊机)、充放电控制技术、电阻焊焊接质量在线监控技术、 特性化焊接应用工艺技术(罐体与封口端盖大面积密封电阻焊接工艺、齿轮轴毂总成的电阻焊接工艺、高效安全的大电流脉冲储能电阻爆炸异种金属焊接工艺)等技术内容。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件,其中获授权3件;获实用新型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1件;主导制订团体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邹春保 薛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