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得着的民主”何以打动人心?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默 达

人们常说全国两会彰显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如今“摸得着”又多了一层更为写实的含义:走进人民大会堂投下庄严神圣的一票,提出的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收到首份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阅读大会专门准备的盲文版会议文件……代表通道上,王永澄这样概括“摸得着的民主”。

往前看,这份真实管用的民主或许应该从他履职经历的点滴开始算起。得知王代表要带着有关盲人的建议上两会,全国各地的盲人给他寄来了许多素材。这些“看不见却摸得懂”的文字,承载广大盲人朋友的心声,最终汇聚成一条条接地气的建议,开路架桥,跨越山海,被送到全国两会的会场上。

“人大代表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落在残障群体代表委员们肩头,这项使命的意义更加凸显。王永澄是千里迢迢学艺的盲人按摩师,是盲人就业培训的引路者,是盲人群体中活跃的一份子。他是一个亲历者,也是一个见证者,更是一个受益者,因而更能体会到其他残疾人朋友的切身感受。

3月5日中午,王永澄代表在驻地房间内用手指触摸阅读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史竞男 摄

3月5日中午,王永澄代表在驻地房间内用手指触摸阅读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史竞男 摄

从自身经历出发,他十分清楚中医按摩是盲人最稳定体面的就业选择,配备大字教材对低视力群体十分重要,残疾人养老的特殊需求亟待满足……芸芸众生,熙来攘往,能做到将心比心殊为不易,也唯有残障群体代表最能读懂受助者的心,最适合搭起沟通的桥。

“我们看不见,就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王永澄分享的一段故事发人深省。一位盲人独自出行搭乘飞机,地勤人员得知后热情地推来轮椅,却让受助者有些尴尬:他自己能走,只需要有人帮忙引导下方向。

扶残助残的理念广泛传播,人们常怀热心,只是不知道如何施以援手,因而时常闹出“善意的误会”。人大代表不仅要搭起残障人士与社会之间桥梁,还要将这座心桥延伸到千家万户,让公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让更多原本只可触摸的民意被看见、被听到。

“可以没有视力,不能没有眼光,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另一位重度视障者,全国政协委员李庆忠的这番话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从科研工作者,到特教老师,再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人协会主席,他走得磕磕绊绊,但从未放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

委员通道上,他分享了许多同样励志的故事,其中有深耕教育事业的盲人教师刘芳;有考取武汉理工大学的盲人女孩黄莺;有亚洲第一位登顶珠峰的盲人攀登者张洪……残疾人不仅可以拥有自信精彩的人生,同样也在努力散发着光和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

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上,他们不只是受益者,更应是参与者;用心用情守护残障人士的权益,既要扎实做好兜底和保障工作,更要为他们的成就与贡献鼓掌喝彩。

目前,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已达1700多万,残疾总人数突破8500万。为全国上千万残障人士代言,是王永澄、李庆忠们的使命,而为更多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发声,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温馨、最柔软的一面。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或许我们阅读的方式不同、表达的渠道有别、关注的领域各异,但在有一件事上从来就没有差别——关心关爱社会民生,共同将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