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版“长安三万里”,从他的故事说起

南方+ 记者

假如粤剧也有“长安三万里”,主人公会是谁?

不能不提到这位岭南先贤。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出自岭南地区的宰相。

他名震唐代开元盛世,甚至被后世誉为“岭南第一人”。

他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诵千古。

他就是张九龄。

去年广东省艺术节期间,新编粤剧《张九龄》首演,引起好评如潮。3月22日、23日,这部戏将回到九龄故里,在韶关剧院连演两场。

让我们走进粤剧版“长安三万里”,穿越那惊艳千年的大唐月色,一睹盛世名相的“九龄风度”。

01

他是大唐选材“标杆”

张九龄的前半生,可谓是“一路开挂”。

他出生在今天广东韶关的一个仕宦之家,7岁能写文章,13岁名震岭南,25岁进士及第,之后十年,做到了右拾遗。从太子时期就对他赏识有加的唐玄宗,即位后将张九龄改任左拾遗。

46岁,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位列五品高官。55岁,他走向人生巅峰,官拜宰相。

他三度入朝,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政治生涯几乎横跨了整个“开元盛世”。他直言敢谏,《资治通鉴》以“尚直”一词概括他。

他是唐玄宗心目中的“文场之元帅”。著名诗人苏轼赞誉张九龄曰:“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者,惟张九龄一人。”

史书记载,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面对新的宰相人选时,总会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足见张九龄的风度品格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

世间有一种风度,是“九龄风度”。粤剧《张九龄》主创表示,力求构建最好的故事展现“岭南第一人”的精神气度。“因为,这也是广东人精神品格的写照”。

02

写就《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

张九龄不仅政治才干超群,诗情也卓然超群。

有人说,他是唐代诗人里官做得最大的人之一,也是大官里写诗写得最好的其中一人。

如果粤剧要唱“长安三万里”,张九龄是绕不开的第一人。

他所作的《感遇》其一和其七,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之作,可见其重要程度。其诗留存至今有200余首,有《曲江集》传世,佳作甚多。

他在天才如云的盛唐诗歌界,“圈粉”了王维、孟浩然等大诗人。

王维年轻时向张九龄献诗,请求为其帐下幕僚,后来被张九龄举荐为右拾遗,两人之间多有唱和。张九龄晚年写有一首《答王维》:“荆门怜野雁,湘水断飞鸿。知己如相忆,南湖一片风。”

孟浩然也与张九龄感情深厚。孟浩然一生仕途失意,曾为张九龄的幕僚,两人结为忘年之交,也留下了多首唱和之作。

孟浩然那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写给时任宰相张九龄的干谒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03

亲自开凿古代“京广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张九龄晚年曾亲自主持开凿了唐代的“京广线”。

出入岭南,有一条必经之路,就是大庾岭新路。张九龄几度入京,对这条山道的“人苦峻极”自然是深有感受。在实地考察后,他向朝廷汇报,建议开辟大庾岭新路,将岭南的丰富物产运转至内地。

他亲自下场,主持筑路工程,勘测、设计路线等工作均亲力亲为。工程启动时正值农闲时节,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踊跃拥护,不到两年即宣告完工。

这条古代的“京广线”长十多公里,南通广东南雄,北接江西南安,可供五辆马车并行,沿途还设有驿亭。直至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之前,它一直为沟通南北、振兴文教、促进融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泽被后世一千多年。

这也是粤剧《张九龄》主要选取的故事桥段。全剧由上本《开岭》、楔子《面圣》和下本《凿心》构成,让世人从中管窥“九龄风度”。

粤剧《张九龄》剧照

剧中扮演张九龄的是粤剧名家文汝清。为了演好张九龄这个角色,他读了大量关于张九龄的史料,还去到韶关,探访九龄故里及其遗踪。在文汝清看来,“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广东精神,正是“九龄风度”在今天最好的体现。

“我在每一个场次、每一个故事环节,都被感动。”文汝清感叹,1000多年前,这位满怀诗情柔肠的文人,决定开凿梅关古道,从看似没有可能,到最后完成开山,对一方百姓倾尽了所有心血。“我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动呈现在舞台上,这就是我对张九龄的塑造。”

00:18

粤剧版“长安三万里”,从他的故事说起

【策划】李贺 李培

【撰文】南方+记者 徐子茗 郭珊

【图片/视频来源】韶关新闻网、漫画摘自《半小时漫画唐诗》并获授权改编

编辑 冯颖妍 彭奕菲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