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新纪录!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首次拍到

珠海发布
+订阅

珠海新纪录!

继不久前拍到欧亚水獭的影像资料,

近日,

珠海淇澳岛再传惊喜消息——

首次记录到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蜡皮蜥

据了解,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近年来,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野外调查及走访群众等方式,在淇澳和担杆岛两个片区开展欧亚水獭、罗默刘树蛙等珍稀物种的研究保护工作。

工作人员在珠海高新区淇澳社区走访调研期间,一些村民向工作人员提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岛上的沙滩生活着很多在当地被称为“蛤蚧蛇”的蜥蜴,其外形与常见的变色树蜥截然不同。

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工作人员在淇澳岛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蜡皮蜥,这是该物种在珠海市的第一笔正式记录。

据文献资料显示,蜡皮蜥的模式产地在珠江口地区,记录于澳门和广州,但这两个地方已经多年没有正式记录。因此,此次在淇澳岛发现的蜡皮蜥,除了是珠海市的新纪录以外,也很可能是其模式产地地区现存的唯一种群,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及保护意义。工作人员先后发现的成年及幼年个体,反映出岛上的蜡皮蜥种群有繁殖的迹象,种群和分布情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知多D>>

蜡皮蜥是一种分布于越南和我国海南、广西、广东及澳门的中型蜥蜴,又称“蝴蝶蜥”“沙神”和“坡马”,栖息在植物稀疏的开阔沙地。

蜡皮蜥在海南的种群由于非法捕捉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导致数量急降,澳门自1991年后也再没有记录,而针对广西及广东种群的调查则非常缺乏,专家对该物种的整体状况评估并不乐观。

早在1998年出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蜡皮蜥已被评为“濒危”物种,2004年虽一度降为“近危”,却在2015年再次被列为“濒危”,更是在2020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跃升至最高等级“极危”,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

近年来,

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保护区

相继发现蜡皮蜥、欧亚水獭、

罗默刘树蛙等珍稀物种,

进一步证明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

期待未来能在珠海

看到更多这样的灵动身影!

来源:珠海高新区、广东林业、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动物志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田海

三审/王近夏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