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每一位女性都是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在番禺区大石街,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踔厉奋发、笃定前行、勤奋实干、无私奉献,坚持在党建工作最前沿、非遗传承主阵地、科技创新最前线、产业创新主战场,以生命为笔、以行动为墨,谱写着别样精彩的人生,用实际行动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巾帼颂歌,展现了“半边天”的风采。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看看她们的故事。
广州市三八红旗手黄淑娟
党建引领 扎根基层深耕党务工作
近日,广州市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大会。会上,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党群工作部副总监、党委委员(专职)、广州长隆党支部书记黄淑娟荣获“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从事党务工作多年,黄淑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实干担当、勤思善谋,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助力党建阵地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企业党组织创先争优。她个人先后荣获“番禺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大石街优秀志愿者”等称号,其企业党组织也先后获得“广东省非公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广州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州市先进党组织”“广州市双强六好党组织”“番禺区非公党建先进企业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黄淑娟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头等大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长隆党委工作,主导策划长隆党建文件学习中心-省非公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开辟“长隆党建”公众号、视频号,策划录制“我和我的祖国”快闪、“青春向党 奋斗前行”“我有一个欢乐中国梦”等党建宣传片,并与区委组织部共同打造“党建直播间”,强化党员思想引领,加强企业间党建交流。同时,作为番禺区“红联共建智囊团”成员,黄淑娟积极开展“国企联民企、共建促发展”共建工作,以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经营深度融合。组织政府部门和合作单位等进行业务互促、活动共享、党课共享等,发展企业的对外交往和业务公关工作等,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黄淑娟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关爱妇女儿童、教育助学、乡村振兴等社会公益活动,带领一群有干劲的年轻人,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专项行动,传递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实现服务开展到哪里,党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党的温暖就传递到哪里。此外,黄淑娟还创新党建+工会工作方式,以青年员工需求为导向,开设烘焙、园艺、书画、瑜伽、摄影等党建学堂,开展足球联谊赛、篮球联谊赛、马拉松竞赛等活动,丰富青年员工的文娱生活,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中,黄淑娟以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推动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发展,带领其他女同事一起奋进。
番禺区最美传承女手艺人何杏珍
巾帼巧手 传承非遗技艺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活态基因,也是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非遗的活力与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付出。来自番禺区大石街山西村的何杏珍,是番禺区大石灯芯草制作工艺传承人。日前,何杏珍在番禺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4周年大会上荣获“番禺区最美传承女手艺人”称号。
小时候,何杏珍就常常跟着妈妈学习,观察妈妈灵巧的手指在灯芯草上舞动,将一条一条的灯芯草变成美丽的艺术品。从小耳濡目染,使她对制作灯芯花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门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退休前,何杏珍是大石小学的老师。为更好地传承这门传统手艺,早在这门传统手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她便开始教授学生制作灯芯花。何杏珍给学生详细讲解大石灯芯草的历史及现状和作用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她实行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按浸草、挑草、绕花、穿花等顺序教学,让学生经过不断学习、模仿、反复实践,最终掌握这门传统手艺。同时,何杏珍还录制了一系列视频课程,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学习这门传统手艺。何杏珍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她教授的灯芯草制作手艺逐渐在学校中传承开来。如今,大石小学是大石街道唯一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是灯草文化教育基地。
何杏珍一直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希望能够借此传承并弘扬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她参与“大石三宝”专题片拍摄,展示了灯芯花的制作过程,让更多人了解这门传统手艺。2019年,她在“走进番禺,融入大石”活动中,展示了这项传统手工艺,并赠予每位参与者一串灯芯花作为纪念。
每年6月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何杏珍从不缺席,现场向市民群众传授灯芯草的制作技艺。在每年的“灯草文化节”上,她用灵巧的手指将灯芯草编织成各种精美的艺术品,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2023年,在大石灯芯草制作工艺活动上,她为洛浦街的中小学生详细介绍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1月,她承担了大石小学的“五老”课程《我是灯草小传人》系列传统文化课程……何杏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将传统文化的火种传递出去,让更多人加入到非遗文化传承行列中,共同守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番禺区最美女性科技工作者王晶
创新实干 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她巾帼不让须眉,是科技创新领域里的时代先锋,她用博学的知识储备、精湛的技术和执着的坚守,为番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她力量”……她就是番禺区最美女性科技工作者王晶。
王晶是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担任集团首席信息官兼数字与信息化部总经理,也是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链智慧旅游分链“链主”企业工作专班班长。身兼数职的她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及信息化规划相关工作,是企业管理模式设计、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应用专家。
加入长隆集团后,王晶致力于全面推进科技和文旅融合,在文化旅游项目上通过自主创新,将高科技技术成功应用在主题公园及演艺旅游项目中,带领团队申请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广州长隆获得各方广泛认可,并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单位。
这些年,王晶带领团队在长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稳步前行,持续推进自主创新,打造了国内领先、具备长隆特色的文旅行业数字化运营平台,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游客可通过酒店自助设备或手机人脸识别功能自助快速完成酒店入住及入园手续,解决了高峰时期排队难问题,有效打击黄牛囤票炒票,保障了游客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借助数字化工具推动业务变革,长隆直销比例从原有的不足13%提升至40%,同时会员数量也大幅增长,为企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以管理数字化持续提升实际业务运营效率,并深化大数据应用实现决策数字化,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作为长隆集团信息化技术负责人,王晶以助力长隆打造“世界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为己任,在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之外,也深入一线支持运营工作,了解业务场景,为后续优化信息系统设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积累大量实战经验。如依托国家和集团相关安全标准,王晶牵头设计和开发了满足文旅行业的设备运维及运行管理系统,实现对公园开园点检、日常巡检、维护维修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度假区设备设施营运数据中台,对各公园游乐设施实时运行状况、游客等候时间、实时游客接待数等数据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各运营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各维度游客入园、在园及销售实时状况,有效地支撑一线运营管理,提升各运营单位协同能力和工作效率。她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了完整的运营保障体系,游客安全至上的服务理念在整个智慧服务过程中贯彻始终。
王晶深知龙头企业示范意义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她不断通过科技手段快速应对各种监管政策变化与合规要求。通过科技赋能,长隆集团也更好地发挥智慧旅游链主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提升了文旅行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以及数字化治理能力,促进服务升级,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番禺区最美巾帼创业带头人曹晓涵
当表率 做模范 走在前
在番禺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杰出女性以其坚韧、认真的工作态度,展示出新时代女性的风姿。其中,今年被评为番禺区最美巾帼创业带头人的广州至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曹晓涵便是番禺区中药产业创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她勇挑推动中药产业发展重担,在企业诚信经营、传承中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中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展现了巾帼风采和巾帼担当。
诚实守信是立企之本。曹晓涵深谙这一道理,她始终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指导思想,把药材品质作为企业的良心根本。2003年非典流行时期,在部分药材价格暴涨,进货价飙升的情况下,曹晓涵坚持遵守原合同定价并保质保量将药材供应给广东各大医院,解决燃眉之急。她说:“医院选择了我们,就是相信我们,我们必须信守承诺,按质按量供货,至信药业是诚信有良心的企业!”2010年,在“迎亚运创造健康中医药环境暨推进无磺中草药高峰论坛”上,曹晓涵率领至信药业相关负责人承诺:“至信药业已将二氧化硫纳入检测范围,以保证至信的中药材都达到国家标准。”此外,她主张每年加大检测仪器投入使用,要求每一批采购回来的药材,都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收货入库加工,每年多投入几百万检测费用,只为让广大市民群众能用上优质的放心药材。
创业至今,曹晓涵一直传承中药文化,创新产业发展,先后参与创办了广州至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玉林本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至信(遵义)大健康产业园、至信(香港)有限公司、至信中医门诊、至信医药科技、至信健康产业等8个分子公司。曹晓涵具有敏锐的投资发展触觉,在互联网+时代,开创传统中医药融合互联网思维的全新运营模式,带领至信药业携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佛山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共同打造中药行业大型互联网+项目——在线药房。她主导的至信在线药房在行业内率先诞生及运营,最大化满足了患者高效便捷与用药安全的基本需求,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社会效益。
曹晓涵认为,真诚回报社会,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而不断壮大。当选番禺区人大代表以来,曹晓涵不断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困难,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回馈社会。她牵头至信药业每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多所学校设立“至信奖助学金”,用于资助激励困难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与担当。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潘晓均 通讯员 大石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