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少年说》第三期,
带你走进百年隆盛酱园!
本次活动,
非遗少年团来到隆盛酱园博物馆,
进行参观和节目录制。
通过实物、相片、文献资料等方式,
了解隆盛酱油酿造技艺的
形成、演变及传承。
学习了韶关地区酱料等
调味品行业发展历程。
少年团来到酿造保护基地参观,
了解酱油酿造工艺。
进行对话交流。
非遗少年团此行收获颇丰!
01参观隆盛酱园博物馆,感受韶关人民的发展成就和历史魅力
隆盛酱园始创于1887年,现在的隆盛酱园博物馆的建筑是1928年建的,它保留了清代和西洋建筑的历史特点。
该博物馆储藏了陶瓷、木质、纸质、铁质等300余件展品,通过实物、相片、文献资料等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了隆盛酱油酿造技艺的形成、演变及传承,反映了韶关地区酱料等调味品行业发展历程,使非遗少年们感受到了韶关人民在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所体现出的发展成就和历史魅力。
展馆里展示了酱油的起源、各个时期的酱油酿造工艺,以及馆藏物品的来源介绍。有许多老物件是馆主花了8年时间一点点在全国回收来的,现在归酱油博物馆所有。
馆内有三口大缸,原来它们分别流传在省内的三个地方。有一口缸是在民国时期一位传人南海老家那边寻回,而另一口缸是在台山寻回。
展柜里展示着旧时市区的路线图,隆盛酱园博物馆现如今所在的位置就是以前的豆制车间,整片区域是酱园公司合营后的生产厂址。
像家书和账本,它们都记载了隆盛酱油的发展史,同时也反映了韶关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其他旧物件也记录下了当时韶关人生产生活的情况,对研究韶关的历史民俗提供了很好的价值。
隆盛酱园是一家百年老字号酱油厂,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300年历史, 它由疍家人李政儒创立的。随着时代的变迁, 酱油厂的旧址已经改为供市民游客们参观的博物馆。
02 走进隆盛酱园酿造保护基地
隆盛酱园非遗传承人张兵老师亲自带队进行探访,非遗少年们现场观看工人们炒小麦、磨粉、下豆、制曲等酱油前期制作工序。
03 采访环节
非遗少年采访非遗传承人 张兵老师
非遗少年采访来韶旅游的中华骨髓库主任 洪俊岭
一瓶酱油,几代人的传承,几代人的力作,盛满了一个世纪的醇香。
一座城市,无论怎么走都离不开酱醋油盐。传承了138年的老味道,有它的地方就有家 !
活动最后,
每位非遗少年还获得了
由张兵老师亲笔签名、
韶关广电善美少年
和隆盛酱园联合盖章的荣誉证书。
这趟旅程太精彩了!
同学们表示参加本次活动
提升自己,
开拓视野、增强勇气,
并且表示下次还愿意来。
来源:韶关民声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