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走进东莞女兽医的别样生活

南方+ 记者

“这里猪比人多啦!”在东莞横沥人叶惠仪的工作中,“与猪相伴”是常事。

花样女性,为何要“与猪相伴”?

原来,叶惠仪是东莞万江农技中心的一名女兽医。她的办公地点在东莞市中心定点屠宰场,日常工作职责就是从猪身上进行采样,切断动物疫病向人类传播的通道。

从业15载,她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初赛(动物疫病防治员竞赛)个人三等奖,全市动物防疫和检疫职业技能竞赛动物疫病防治员个人一等奖和市级五一劳动奖章。

与猪相伴,我们一起来走进东莞女兽医叶惠仪的别样生活。

“猪”事顺利

当时针拨到2005年高考后的那个夏天,叶惠仪怎么也没想到,报考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她,毕业后会成为一个女兽医。

“我最想去的是医学专业,但是没有被录取。”叶惠仪笑称,自己的梦想是给人看病,没想到毕业后是给动物看病。

“对我而言,无论是给人看病,还是给猪看病,都一样具备专业性。”2008年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叶惠仪遇到政府招聘的机会,就来到农业行业从事兽医相关工作。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叶惠仪在农业技术领域默默耕耘了十五年,先是在横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了9年。其间还去华南农业大学攻读了硕士研究生。2018年,她来到万江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至今。

“针针”珠玑

初春,本是鸟鸣声声,花开灿灿的美好日子。在东莞市中心定点屠宰场内,却只有猪的异味和叫声。

作为全市最大的生猪屠宰场,每天早上7时,装满生猪的运猪车会络绎不绝地开到这里。一头头待宰的生猪对叶惠仪们就意味着一个个需要采样的样本。

“每次去完静养区,我就要回单位洗澡。”静养区是生猪屠宰前集中待的地方,可以称为“猪圈”,谈及第一次去静养区,叶惠仪仍然记忆犹新,“只要待过那里,身上就沾染了猪的气味,而且去哪里都会有一股味道。”

“与猪为伍”就是如此。但正如叶惠仪所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她的事业。为了更好地完成样血采集,她必须拥有“一针见血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给猪采样血要先给猪进行保定,然后在猪的前腔静脉扎针采血。”叶惠仪介绍,如果不能做到“针针”珠玑,就要重新对猪进行“保定”。所谓“保定”,就是在对猪施行诊治过程中将猪抓住或固定,这是一个费力的活儿。

采集后的样血用来做什么?叶惠仪说,样血将用来检测猪是否有流行性疾病,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猪”事放心

是巾帼兽医,也是人病兽防卫士,叶惠仪的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叶惠仪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我希望以赛促提升,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叶惠仪说到做到。在一次广东省动物疫病防治员竞赛中,在鸡翅静脉采血项目中,她被扣掉了不少分,最终只拿到三等奖。

三等奖是个不错的名次了,可叶惠仪并不满意,“我就想知道,为什么在给鸡翅静脉采血时会发挥不稳定?”

为了找出原因,一到周末,她就从菜市场买回两只活鸡回来练习。“女儿给鸡保定,我来扎针。”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在询问其他专业人士的过程中,叶惠仪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扎针角度不对啊。”

在克服自己的弱项后,叶惠仪终于在全市动物防疫和检疫职业技能竞赛斩获动物疫病防治员个人一等奖。

“我们的防疫竞赛选手为了采好血,会反复琢磨每只鸡、每头猪的保定姿势、采血部位,乃至每个血管的粗细柔韧性,分析采血速度的影响因素。每天完成单一甚至枯燥的拆注射器、套针帽等动作数百次……”在叶惠仪看来,获奖的背后是努力和坚持。

除此以外,更是一份初心。“动物防疫工作至关重要。”叶惠仪说“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能有效防控动物疫病,切断动物疫病向人类传播的通道,对大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正是有了叶惠仪们的“针针”珠玑,才能让市民“猪”事放心。如今,叶惠仪还在继续精进自己的技术,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保障东莞市民的禽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南方+记者 施美

【摄影】邓浩

【通讯员】廖凌娜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