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压百揉出好面,一啖竹升面,几多回忆上心头,思乡情切。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空间距离的同时,也留住了一盒盒承载着古早味道的广州增城竹升面的手工温度,温暖着无数游子的胃。
美食林立的正果老街上,一家店铺的前厅内食客满座,前台时不时传来外卖、快递订单提醒音,好不热闹。而在后厨内,只见一位老师傅半骑竹竿之上,有节奏地坐下、跃起,正在教授徒弟制作增城竹升面技巧。
“这根竹竿已传承63载,承载的是我们3代人对一碗面的执着和传承。”增城竹升面技艺非遗传承人汤照容介绍,1961年,他的爷爷在当时的增城县镇龙镇摆摊售卖手工制作的竹升面。筋道弹牙、鲜香美味的汤家竹升面,当时可谓当地一绝。1977年,汤照容从父亲手中接下爷爷留下的竹竿,开始学习竹升面制作技艺。
汤照容表示,最为传统的竹升面选用精面粉和鸭蛋。随着物质的丰富,原材料逐步被高筋面粉和鸡蛋取代,但是一斤面粉、两个鸡蛋、二两二山泉水的制作比例依旧没有改变。高筋面、鸡蛋和山泉水按比例混合,经过上百次揉搓后形成的面团还要再经过竹竿的上千次用力均匀压制,才能更有韧性及筋道。当面胚完成后,需要用大刀将其切成长短宽度统一的细面。
“做面如做人,都是需要千压百揉方能成才。学习制作竹升面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性,反复地练习。老一代人讲‘子承父业’,许多传统技艺只传给自己的子女。但是,我除了教会自己的儿子,作为增城竹升面制作技艺传承人的我更希望能让更多人学会这项技艺,将这道非遗美食发扬光大。只要徒弟们愿意学,我就愿意知无不言地传授。”汤容照说。
结缘于粤菜师傅工作室平台,黎伟侦目前正在向汤容照学习增城竹升面的制作技艺。她在学习的同时,也对传统竹升面进行创新。她用本土新鲜土猪猪骨、烘烤过的大地鱼干、虾皮熬制正果云吞汤底,再加入炒香的海南胡椒作为竹升面的汤头,并以各类蔬菜水果为竹升面增色,研发出七彩竹升面,备受食客喜爱。此外,黎伟侦以竹升面制作技艺为基础,和汤容照一起,将正果云吞皮进行了改良,用竹竿将云吞皮进行压制,形成皮薄如蝉翼、透光可见,却嚼劲十足的七彩竹升云吞。同时,黎伟侦还改良了正果云吞馅。除了保留传统的本地新鲜土猪肉外,她还加入了蟹子、黄塘头菜、正果酱油,以增加云吞咸香Q弹的口感。
借助发达的网络平台,黎伟侦还对增城竹升面、竹升云吞等美食进行宣传、传播,来自在外务工、打拼的增城游子和外地网友们的订单纷沓而至。考虑到运输问题,她又研发定制出便于快递寄送的锁鲜包装,让更多人更好地品尝到这些增城美食。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文、摄/记者:臧晓 凌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