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领先优势,新能源汽车怎么干?

南方+ 记者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这一数据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5次提及汽车,不仅强调“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还从提振汽车消费等方面作出部署,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培育出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秀龙头企业,诞生了一批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汽车品牌。随着汽车行业转型深入,智能化下半场的格局正待重塑,全球化竞争版图打开,中国汽车如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在新一轮全球竞速中“超车”?

打开全链出口新局面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增长极,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增速达77.6%。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中国逐渐转变依靠出口落后国家为主的局面,正向欧洲、中东等经济发达国家转移,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形象得到提升。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当前国际市场潜力大、机会多,自主品牌汽车要牢牢把握机遇,把国际化作为下一步发展极其重要的新增长点。

面对不公平关税政策等外部问题,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丁波认为,这需要相关部委建立联合协调、指导机制,来支持、帮助、指导国内汽车企业健康、稳定地做大、做强汽车出口。比如对海外国家的政策走势进行预判,传递并指导国内出口企业如何让应对,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则指出,中国汽车目前以车企单独出海为主,还未形成全产业链体系出海的局面,包括供应链、金融服务等环节。应鼓励优质供应链出海,与优质车企在海外协同合力发展,发挥中国汽车在供应端、制造端、产品端的综合竞争力。

冯兴亚也针对出口基础薄弱且海外环境动荡、出口流程尚需优化、配套措施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促进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出口共性课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加强资讯及运力建设等建议。

“建立汽车行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强调,为进一步扩大汽车产品的出口优势,应对欧美国家的碳贸易壁垒,汽车产品急需成为2025年出台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产品之一。

标准化助力智能化生态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智能化、网联化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应运而生的智能网联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也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

从“单一工业品”演变为“新数智空间”,汽车的变化催生了全新的产品形式和业态。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关于完善汽车数据产权立法的建议》指出,要从法规层面,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细化汽车数据产权规定,落实车企对汽车数据的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

标准、法规的引导和规范,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的重要支撑。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 雷军指出,行业内的智能驾驶产品在功能定义、安全性能、人机交互、运行条件、数据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存在驾驶安全和数据安全隐患。为此,雷军建议要尽快建立辅助驾驶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快辅助驾驶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验证标准落地应用,细化驾驶员在环及风险提示等人机交互要求,规范辅助驾驶功能的正确使用,打造更安全的辅助驾驶体验。

冯兴亚也提交了关于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明确智能驾驶法律责任认定的议案,呼吁从立法方面加快推动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建议增加机器驾驶人定义、责任承担划分等内容,先实现智能驾驶法律层面依据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并建议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驾驶专门法律。

当前,中国正在实现L2、L3的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和示范运行。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也认为,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落地的关键,必须破解两大难题:一是产业发展的难题;二是法律风险的难题,加快立法是应对和破解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落地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

为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推动技术进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提出,可以尝试探索限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的政策法规,开展限定场景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试点应用。与此同时,他建议推动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构建成熟商业模式,统一相关标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加速市场化推广。

技术创新突围超车

在新一轮价格战潮起之际,车企对此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期。朱华荣指出,目前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新能源汽车成本有了进一步下降空间。行业的马太效应凸显,优胜劣汰加速,产业集中度提升,预计2024年销量TOP10的车企将占据接近85%的市场份额,未来几年80%的品牌将关停运转。

差异化竞争是突围的关键,也就是要加快硬核技术研发,以技术创新构建智能化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这一热词出现,给智能网联汽车带来了新拐点。

极越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大模型上车。极越CEO夏一平表示,智能汽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大模型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最重要变量之一,极越下一步研发重点将是端到端大模型。

“要加强在固态电池、小型化高性能电机、全主动悬架等前瞻引领性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以保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可控发展。”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建议。

同时,张兴海指出,创新驱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研产供销服全链条人才支撑。建议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及职业学校设置智能化及电动化相关专业学科,拓宽和延展电动化、智能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同时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前瞻性介入全链条人才培育,深度参与高校、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在岗培训渠道。

南方+记者 魏泓泉 郭小戈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