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张女性面孔:真实的,独特的

南方人物周刊
+订阅

▲小米邀请女性摄影师,一起定格女性的真实一面。

文 / 李雅涛

有些被隐藏的真实面,很值得拿出来晒一晒。

当肚腩随鼓点起舞、皱纹伴笑容飞扬,丝丝银发坦诚于岁月,疤痕被风吹成吻痕……真实,正赋予美独特的意义。

在三八妇女节之际,小米邀请10位女性摄影师定格100张女性面孔。通过小米14Ultra“真实有层次”的镜头,记录她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真实面貌,讲述女性如何在这个时代中“成为自己”、“赢一次”、“真诚生活”、“尽情绽放”的诸多故事。

在这些真实的瞬间,女性不再是单一的标签,而是多面、立体的,充满深刻的力量。从容,勇敢,优雅,洒脱……她们鲜活而真实,又独一无二;她们的身份可能是母亲,是女儿,是朋友,是同事,但首先是真实的自己。

美丽,无需定义

当今时代,女性常常被无形的焦虑所困扰:容貌的完美、身材的雕塑、年龄的增长,这些被动达成的“共识”,如同无形的精神枷锁,使她们在不同的角色中迷失方向,主体意识让位于他人眼光。

据丁香医生发布的《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受生理、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女性群体所面临的焦虑感远大于男性。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网络上不断兴起的各种标签,更让女性面临重重压力。

然而外貌总会变化,审美趋向流动,年龄不会驻足,只有“自己”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当人们通过照片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真实一面,才发现,那些“不完美”不过是没被发现的独特魅力。

朝阳公园里,一位身形丰腴的姑娘正跳起肚皮舞。她有着明显的双下巴,腰间自带的“游泳圈”随着舞蹈的节拍一起律动。摄影师告诉她,刚刚一棵树的影子来到了她的头顶,像极了一个王冠。转眼间,姑娘脸上的笑容已和眼线一起飞扬。

“自信的女王”,同样是Eva的代名词。

47岁的她曾就职于4A广告公司及时尚行业,气质从容、生活精致,是众人眼中的职场女精英。跨过职场的人生经历后,Eva开始更关注内心的需要,发现食物和人产生的美妙关系,是这个阶段自身的心灵安定之所。曾经总是在意的年龄,在和食物产生愉悦情感连结的那一刻,突然变得不再重要。

厨具和食物,是Eva自信的秘密。而对于56岁的老年公寓院长邹阿姨(化名)来说,法宝则变成了口红。

在休息的间隙,邹阿姨摘下口罩,熟练地从包中掏出一个条状物体,几秒之后,嘴上被沾掉的那抹红又再次鲜亮如初。尽管被遮住的美丽别人没法欣赏,邹阿姨也要把这抹靓丽放在自己的心上。

不同于口红的鲜艳,隐隐地红出现在一对亲姐妹的脸蛋上。年龄相差不到两岁的她们,一个是足球的种子,一个是排球的火苗。刚结束比赛的她们,额头上冒出汗珠,小脸上涨着红晕。户外的风是凉的,可她们的内心却燃着一团火光,散发出热的能量。

从阳光下自信的笑脸,到岁月留下的痕迹,每一张照片都展现着女性独特的个性,和多元的美丽姿态。

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对女性外在美的捕捉,更是对她们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她们,即便受制于无形的压力,也怀抱着冲出枷锁的坚韧和勇气。

真实,自有力量

为何一张照片能带给人如此强烈的感染力,线索不约而同指向了一个关键词——真实。

真实,并非任性妄为,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开心就笑、痛苦就哭,不为标签所困,不受他人眼光所扰。告诉自己:瘦是可以的,胖也是可以的;悲伤是可以的,脆弱也是可以的……

当一个人真正地做回自己,就能避免认知偏差带来的负面情绪,拥有一个身心合一、鲜活真实的自我,更加轻松、真诚、幸福地生活。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性主义文学作家波伏瓦曾在19岁时的个人宣言里写道:“不要做波伏瓦小姐,要做你自己。”此后的一生,波伏瓦都在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活,创作、恋爱、选择独身,不让生命屈从于他人意志。

显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如波伏瓦一般起伏激荡,但即便平凡如你我,在普通的日子里也总有值得被记住的闪光。

当晨曦的一缕阳光掠过碎花窗帘,映在高奶奶的脸上,一颗金属牙也跟着闪闪亮。人们鲜少见到高奶奶展示笑容,不过,并不是因为这颗牙。

高奶奶曾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由于年轻的时候拍照的机会少,老了又没有这份心思,于是能留下的照片寥寥无己。即便知道有人给自己拍照片时乐开了花,可面对镜头却总是非常别扭。

摄影师一个机灵,找来岁数相仿的婆婆同她聊天。两人从打扮聊到吃食,又从爱好唠到家长里短,高奶奶愈发放松,才终于展露笑容,好像生活里的坎儿到了她这,笑一笑便能云淡风轻地跨过去。

不同于岁月带给老人的从容,孩子们常常是带着天真和青涩的。在芭蕾舞蹈室,馨宝儿脸上的情绪有些复杂,跃跃欲试却又害羞腼腆,她自觉不是教室里跳舞最好的那一个,因而面对镜头有些闪躲,但神情出卖了她对梦想的向往,偶尔胆怯,常常勇敢。

褪去孩童的青涩,还未沉淀出老人的泰然自若,青年人的形象似乎更加多元。

鼓楼的街头,在滑板上飞驰的年轻人张开“双翼”,随风前行,没人觉察到她已经是四十多岁的“大姐姐”。身着潮酷的衣服,玩转极限运动,她享受这种年轻的心态,于是也拥有了轻盈的状态。

当年轻的“大姐姐”在户外随风一起飞翔,宝妈敏玲却被孩子绊住了出行的脚步。

尽管身边的朋友大多选择了单身,但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她仍义无反顾地进入了婚姻。身份转变后的敏玲偶尔会怀念起一个人时的纯粹快乐,但她并未后悔自己的选择,而是感到自己和另一个生命的连结,是另一种深切的幸福。

影像,彼此影响

照片里,女性所展示出的真实一面,不仅仅带给读者心灵的触动、思想的启发,也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中,她们的多元角色与无限可能。

每当快门按下,瞬间便凝成永恒,女性的真实一面也被存档在照片里,又经由读者的翻开、阅读,将这种力量不断传递下去,彼此连接和影响。而对于摄影师和她镜头里的人物来说,这种力量,也出现在创作照片的过程中。

摄影这个爱好,几乎成了买文生活的救赎。比起他人的认可,在广告行业挣扎求生的她,喜欢的更是一种拍摄时的愉悦感。“我的摄影可能是比较偏向私人化的,更关注于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尽管如此,人们的感受常常是相通的,买文镜头中打动人心的力量,便来自一种直觉——在平凡生活里和拍摄对象产生的同频共振。

在一个地方不大的老屋内,高姐正独自居住。屋内陈设精致古朴,窗台边种满了花草,房间里张贴着她年轻时跳舞的照片,神情明媚、气质优雅。“虽然一个人生活,但她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并不孤单。”

眼前的景象触动了买文的心弦,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喜欢摄影?”

亲人的离去曾给了26岁的买文重重一击,当时的她深切感受到“世界上好像真的有什么在逐渐消失”。想到身边普普通通的人们,平凡却有力量、微小却又强大,她突然发现摄影的意义除了能够取悦自己,“也许是可以为他们留下生活过的痕迹。”

当独居的老人再次起舞,买文不停地按下手机的快门键,也想给这位风中的舞者留下些什么。看着自己的照片,高姐没有太多复杂的言语,只是重复地说着“好看,真好看”,脸上的喜悦早已说明了一切。

与初出茅庐的买文不同,另一位摄影师王面酱早已在商业摄影的身经百战中形成了自己明确的摄影风格。

她的作品集里,有一段话引人注目——“我拍的不只是人,是人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在王面酱的审美体系中,人物和周围有互动、有故事感的照片,更符合她心目中好照片的标准。

机车女孩和狗狗发财,便是她此次的“得意之作”。

坐在机车的副驾,是发财平日里的遛弯方式。在照片定格的那个瞬间,主人向左转头时,它也默契地做出了相同的姿势,这令大家十分惊喜。“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拍下了女孩和发财的第一次合照。”

照片,是属于摄影师和被拍者的共创:拍摄者从作品中收获成就,找寻意义;被拍者则在照片里确认自我,自信生活。

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小米通过这些真实的面孔,想要告诉人们:无需隐藏和修饰自己,每一面真实都有无可替代的美。

比起节日快乐,小米更想祝各位女性,永葆真实。

(专题)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