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旭诊室故事 | 瓣膜病变心动悸,温阳利水治风心

广东省中医院
+订阅

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栏,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64岁的张大爷,10余年前就因为“心悸”反复就诊各大医院心血管科、心律失常科门诊,去年11月于外院查心脏彩超提示风湿性心脏病改变,重度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

为寻求中医调理治疗,遂于家人陪伴下至广东省中医院邹旭教授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心悸心慌,胸前闷,喘促气短,动则症状加重,疲倦乏力,面色晦暗,口唇、肢端轻度发绀,间中咳咯白色泡沫痰,小便频,舌淡胖嫩、苔薄白,脉促沉细无力。EHRA房颤症状评分为3分。辅助检查:2023年11月心脏彩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左心房大小:110×81×72mm。心电图:心房颤动。

邹教授将脉证结合,四诊合参从病机着手,分析症状,再遣方用药。邹教授根据长桑君脉法理论,通过定性、定脏腑的诊断思路,考虑诊断为心悸(三焦类病),治疗从三焦入手,从气血水三方切入,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主,方选归一饮、五苓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并嘱患者勤晒太阳,适量运动。西医方面,仍予每日1次服用华法林3mg抗凝。

两月后,张大爷再次到邹旭教授诊室就诊,自诉近2月来坚持服用上方,心慌心悸症状基本缓解,EHRA房颤症状评分2分,诸症好转,精神状态改善,服药后出现大便不成形,1天1行,自行改隔天用,现大便成形。脉弦细,寸脉明显,舌淡暗,苔薄白。处方:前方去大黄、滑石,加五指毛桃,山茱萸。共14剂。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症状主要是胸闷、心悸、气促,甚则浮肿,中医学归属于“胸痹”“心悸”“喘证心”,涉及血脉,与肺、肝、脾多脏密切相关。正虚邪侵、心脉痹阻为本病总病机。正虚者责之于心之气营亏乏;邪实者为外邪入侵,加之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产生痰、瘀、水、气互结为患。治疗上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法,益气养营以固其本,并根据痰、瘀、水、外邪之偏重灵活选方用药以治其标,如此扶正祛邪并举,通络复脉宁心。

邹旭教授指出,痰瘀内生、瘀水互结是本病重要的病理机转,也是难治之因。痰瘀二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常相互化生,相互兼夹。

此例患者病延已久,已累及肺、脾、肾等脏,水液代谢失常,则水饮内舍于心,而使心脏结构畸变,瓣膜启闭失常。心痹已成,心气营不足,鼓动无力,加之风寒湿邪搏结于血脉,血行涩滞,久而成瘀,故面色晦暗,口唇发绀,舌淡暗,脉促沉细无力;肺为水之上源,朝百脉,助心行血,若心脉痹阻,血行异常,则气无所依附而涣散不收,肺宣肃失司,从而导致心肺亏虚,气虚血瘀之候,故成心悸气短、喘促咳嗽等症。心脉瘀阻,脏腑气化不利,津停成痰,时时咳吐泡沫性痰。《金匮要略·水气篇》中载“血不利则为水”,瘀阻津渗为饮为水,可出现小便频数等水证表现。

为此,邹旭教授治疗上扶正祛邪并举,当以利水为治疗重点,以归一饮、五苓散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湿为阴邪,赖阳气之温化;故首方以归一饮取少火生气之意以温养心阳;以五苓散化气利水,使水邪有所出路;以桂枝加龙牡汤镇心安神定悸,核于本证,殊可适应。以槟榔、厚朴、枳实、路路通共用,宣利水湿,降气除滞;苍术燥湿化痰,开中焦之壅滞,大黄泄浊降逆。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为邪从下焦而出,利水难避伤阴之嫌,故邹旭教授见患者水湿渐去,减大黄、滑石等分消之品,以五指毛桃补益脾气,又有温和利水之效,山茱萸滋养精血之外,亦有收敛固涩之功,以收外散指心气。

《血证论》言:“水病则累血,血病则累气。”风湿性心脏病后期,水饮停留于血脉,病入血分,心主血脉功能减退,瘀血累心,瓣膜启闭失常,则无法将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本案以利水为重,温阳益气,兼有化瘀,治疗圆机活法,取效甚捷。

中医治疗和养护强调整体调理和防止邪气侵袭,以下是一些日常养护的建议:

01

饮食调理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心功能都有不全的状况,应控制水分的摄入,同时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切忌食用盐腌制品。进食过饱也会增加心脏负担,所以要少量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的食品,避免诱发心悸发作,可多吃些水果如香蕉、橘子等。

风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要维持抗凝治疗,避免血栓事件发生,由于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容易受其他食物和药物影响,所以服用华法林抗凝时不宜过多或长期食用含维生素 k 丰富的食物,避免与活血类中药同用;饮酒可以影响华法林的代谢,所以在抗凝期间不要饮酒。

02

情绪管理

中医认为情绪内伤也会影响心脏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如忧愁、怒气等,对心脏健康十分重要。

03

保持温暖

从中医的角度看,风湿性心脏病被认为与风寒湿三气侵袭有关,这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身体,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风。

04

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如散步、太极、瑜伽等温和形式的运动更为适宜。

邹教授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平和状态,这有利于风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减少心悸的发生,维持较为稳定的心室率。

除以上建议外,邹教授特别提醒,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主要是影响心脏瓣膜,导致瓣膜病变,随着瓣膜病变程度加重、病程的延长,心腔压力负荷增加,将导致心肌重构,影响心功能,必要时需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指征包括:

01

二尖瓣狭窄

当二尖瓣口面积减小至1平方厘米或以下,并伴有肺部淤血、左房扩大等症状,如肺炎和房颤等并发症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02

三尖瓣病变

对于中度或更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关闭不全),也通常建议采取手术干预。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擅长“经脏辨治”、针药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疑难杂病,倡导“调脾护心”、“运脾化痰”、“分消走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医生”“人民好医生”“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

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长桑君脉法传承与创新国际论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副会长。

新冠期间,十次逆行驰援疫情防控一线,所在雷神山医疗队获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担任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成员,与张忠德教授联合创立的扶正解毒方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