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宋志义:为佛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季华力量”

佛山来论
+订阅

■本期主题: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 

今年初,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紧紧把握高质量发展大趋势,在变中求进,在变中突破,大力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促进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佛山接下来有哪些突破口?各类科研机构、平台如何看待?本期来论邀请政府相关部门、科创平台负责人共同探讨,敬请垂注。


为佛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季华力量”

文| 宋志义

新春伊始,广东省、佛山市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了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和决心。季华实验室认真学习贯彻实施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立足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佛山产业技术需求,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近年来,佛山坚持推进制造业当家,经济发展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看到,佛山现有产业中,有很大的比例属于传统产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换代来实现提速增效。因此,走科技与产业融合聚变的发展之路,是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和根本路径。

季华实验室要做的就是把科技与产业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佛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低端制造业内卷的恶性竞争中杀出重围,为佛山众多的制造企业赋予更大的发展后劲。

过去一年,季华实验室在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方面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牵头组织实施的“璀璨行动”获得了省重点领域研发战略专项支持,同时实验室也参与了广东省全部战略专项。信息装备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全国第一台、全球第三台G4.5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实现了31英寸144ppi基板的打印与点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用型6英寸碳化硅外延生长装备已通过用户企业的验证试用,高温性能优于进口设备。全年申请发明专利570件,在全省科研院所中保持前列。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显示装备创新平台投入运行,基本完成了广东省半导体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任务。新增孵化企业5家,孵化企业年度销售合同额超过1亿元。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季华实验室启动建设的五周年。五年来,我们一直以“顶天立地”为使命任务:“顶天”,即要承担对整个国家建设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任务;“立地”,就是要帮助广东省、佛山市完成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建设期里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在“顶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今后我们要在“立地”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推动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季华力量”。

2024年,季华实验室转阶段迈入运行期,我们将重点做好两件事情。一是以“璀璨行动”为牵引,着力探索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聚焦新型显示装备、半导体技术与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全力完成重大任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任务目标,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验证线与加工制造基地建设,让“顶天”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佛山发展中试产业、培育信息装备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注入科创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将以重大专项为牵引,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佛山良好的产业优势,与政府部门一起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借鉴“璀璨行动”积累的成功经验,继续组织策划,争取更多的国家和广东省重大专项,并依托项目和平台吸引更多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和合作伙伴来到佛山共同奋斗,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加快建设佛山信息装备先进制造业产业园,这是佛山市委市政府打造的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之一,我们力争通过5年到8年的努力,助力产业园产值达到千亿级,推动佛山先进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围绕佛山市制造业当家和本土企业需求,加大支持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主动与企业对接,让更多优质的“立地”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为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与佛山制造企业共同打造数字化升级示范工程。将季华实验室建设成为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为广东省和佛山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季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本期统筹】肖霞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王雪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