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李珍:年均接诊八千人,与患者成为“老友”

南方+ 记者

“李医生,我考上大学了。”刚被录取的王同学,来到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这一次,她并不是来看病,而是找李珍报喜。“恭喜你!上了大学也要注意日常皮肤护理。”李珍笑着说。

李珍是皮肤科副主任,深耕皮肤科13年,与许多慢性病人相交多年,已成“老友”。年均接诊8000余名病人的她,已是皮肤科的中坚力量。

相处成老友,存有几百个患者联系方式

李珍介绍,皮肤科的病人呈现出两极分化:年纪很小的和年纪很大的人。“慢性病人居多,他们病情往往会反复,因此需要长期观察治疗和注意生活细节。”

刚考上大学的王同学,就是李珍的一名慢性皮肤病患者。从八九岁开始,王同学就找李医生看病,到现在已有十年。

“小时候见到李医生很害怕,慢慢地,见到李医生只觉得亲切和安心,她就是看着我长大的李阿姨。”多年来,李珍的悉心治疗与耐心引导,使得王同学对李珍满怀感恩。

“慢性病的治疗是长期的,很多日常的护理或禁忌需要医生慢慢地教导患者。光靠短时间的接诊时间是无法完成的。”李珍说。她出诊一天要接诊五六十号病人,平均每个病人的接诊时间只有不到十分钟,这对很多慢性病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我的微信里有几百号病人。他们有任何问题随时给我留言,我闲下来会回复他们。”李珍每次打开微信都有许多未读的患者留言。

“这样一来,我跟很多老病号处着处着就变成了老友,有些老人家给他们看病久了,他们也会时不时地专程跑来看看我。”李珍说。

制作科普视频,传递医学知识

除日常繁忙的诊疗工作和科室管理工作,李珍还会挤出时间制作和发布一些科普视频。从拟定主题到写稿再到出镜拍摄,都由她自己独立完成,这前后至少三个小时,这些都需要在她难得的休息时间进行。

但她仍旧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在互联网上去伪存真,传递专业的、正确的皮肤科知识。

“现在网上的信息纷乱繁杂,很多普通人无法辨别真伪。甚至存在有些自媒体为了推销产品,刻意宣传或放大某些理论而引起群众恐慌的情况。”她谈到,不知从何时开始,仿佛一夜之间,从小孩到老人都关注起了脱发问题,但实际上问诊的人中绝大部分都属于生理性脱发,不需要治疗。因此,她特意制作发布了一条关于脱发的科普视频向大家解释生理性脱发情况。

“互联网科普也可能是把双刃剑,我在给大家做科普时,同时也希望向大家传达保持理性的观念,不要过度焦虑。”李珍补充道。

李珍认为作为医者,她承担的不仅是治病救急的责任,更应该是一名疾病预防者、健康守护者。而皮肤的护理与治疗需要每个人长期的、日常的良好习惯。做科普宣教,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并开始做健康预防。

目前,李珍只发布几条科普视频,但她手头已积攒许多科普视频稿件,蓄势待发。“科普是长期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李珍说。

【文字】邱梓晴 叶志强 通讯员 杨莉

编辑 杨韬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