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90后”家庭成月子中心消费主力军,这些问题小心踩坑

南方+ 记者

“315”将至。7日,广州市消委会公布广州市月子中心服务状况调查分析报告。随着经济的发展,月子中心服务行业不断快速发展和壮大。以广州为例,月子中心在二孩政策实施前,只有几十家,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两年后已增加到200家。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市消委会受理家政服务投诉共494件。为强化消委会的社会监督作用,广州市消委会开展广州市月子中心服务状况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消费体察及行业专家访谈等三种方式进行。其中,以线下拦截访问及网络调查问卷两种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共搜集2113份有效问卷。同时邀请行业资深代表进行深度访谈。

报告显示,月子中心套餐平均单价为4.54万,“90后”家庭成消费主力军。在消费中,虚假宣传、服务态度及商家倒闭跑路等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问题。广州市消委会发布建议,让“高消费”的月子中心迎来“强监管”。

月子中心套餐平均单价为4.54万

“90后”家庭成消费主力军

调查结果显示,产妇选择到月子中心坐月子的主要原因是月子中心能提供专业医学和护理服务。其中,有63.2%的受访者表示她们选择月子中心是因为月子中心能够对宝宝进行专业的护理,而62.1%的受访者则表示月子中心能够为产妇提供尽心专业的产后恢复护理。57.1%的受访者看重月子中心能够提供科学搭配的营养月子营养餐。

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月子中心的消费者群体主要集中在“90后”家庭,即受访者中25-29岁占比42.0%。据受访者家庭月收入分布情况分析,受访者中25-29岁家庭平均月收入为4.30万元,消费者群体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为4.54万元。本次调查的“家庭月收入”含丈夫、公公婆婆等家庭中所有同住成员每月的工资、退休金、投资分红等所有收入。 

消费者挑选月子中心时主要考量的因素是母婴医护服务,宝宝及产妇的医护服务分别占90.3%及80.3%。其他的考量因素还包括月子餐(70.4%)、环境(69.5%)及价格(45.5%)。

由于消费者对服务的重视,月子中心的服务内容也向多元化发展。据体察结果所知,广州月子中心服务除母婴照护、月子餐等基础服务外,也包含孕期的健康服务、出院后的指导服务及各类型的增值服务,产康服务也更精细化,全面照顾到产妇的不同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8%的消费者表示在出院后,月子中心会继续提供出院后的服务。

月子中心往往位于市区繁华地带,能够提供科学专业的母婴护理服务并配备专业人才和舒适的环境。体察结果显示,广州市月子中心最常见28天套餐平均单价为4.54万,价格远高于问卷调查中消费者对月子中心的理想平均价格(28天套餐平均理想价格为1.92万),目前市场平均价格明显超出9成消费者的接受范围。

月子中心服务作为高端专业的服务行业,大部分消费者对广州月子中心的服务表示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月子中心的服务质量满意率达81.8%。

从服务内容及收费清晰角度,消费者对月子中心宣传真实性及价格清晰度都给予较高的满意度,满意率接近九成。线下消费体察调查员也反映,月子中心都能明示收费标准,基本上都能明示服务内容,让消费者能清楚明白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母婴各项服务的满意率均超过八成。对月子餐的营养搭配、卫生满意率更达到九成左右。

13家月子中心未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

报告显示,虽然消费者对广州月子中心服务质量满意率较高,但在部分服务细节上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主要存在安全保障有待提高、消防安全存在缺陷等问题。

在体察过程中发现10家月子中心的消防安全存在消防安全设备配置不完善、走道太窄、逃生路线图指示不清晰及安全出口堆放杂物等问题。此外,调查员发现,月子中心所在公寓大楼出入人员繁杂,产妇和新生儿的人身安全保障难度很高,同时人员出入复杂也容易造成产妇和新生儿恢复期内感染。

同时,部分月子中心存在经营资质公示不规范等问题。此次调查的31家月子中心机构均能公示营业执照。31家月子中心均自称是自有厨房制作月子餐,但体察过程中发现,其中有13家没有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有15家没有公示员工的《健康证》。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消费者在选择月子中心机构时主要考量:一是安全性,反映在卫生、安全等没有保障的占46.1%;二是价格,以单价28天套餐平均理想价格为1.92万作为中间价位,消费者反映价格偏高的达到44.5%;三是专业性,反映从业人员不够专业占43.8%和设备不够齐全占43.3%。其他还包括机构布点不多,离家较远占42.4%,环境不够好占41.8%和月子餐外包占38.2%。

虚假宣传、服务态度及商家倒闭跑路等

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虚假宣传、服务态度及商家倒闭跑路等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问题。虚假宣传问题,主要反映支付的价格与承诺不同占46.5%、专业服务与承诺不同占45.1%、门店环境与宣传不同占44.4%及经营资质、人员资质与宣传不同占42.6%;服务问题,反映服务态度差占31.9%和服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占31.9%;此外,针对月子中心倒闭、跑路问题,受访消费者中占33.7%的人反映非常担心月子服务中心出现跑路或倒闭现象。

广州市消委会表示,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以及线下体察显示,消费者对广州月子中心各方面总体表示满意,但仍存在人身安全、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等方面的担忧。其中,主管部门不明确,监管合力尚未形成,月子中心作为“体验+功能”式消费,涉及卫健委、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城管等多个部门,多个部门都有监管职能,但缺乏明确监管平台,所以监管没有形成合力,就容易造成监管缺位。

行业从企业准入到人员资质,再到行业监管,迄今并无相关标准规范。目前,月子中心在市场监管部门完成注册登记手续后即可开始运营,不需要特定的资质或相关资格证书。体察时发现,一些月子中心选择租用几层楼并改装成酒店式设施,然后聘请月嫂和护理人员为产妇和新生婴儿提供服务。取得营业执照,应该只作为企业经营的准入门槛,体察发现的这种场所设置,缺乏相应的前置许可和行业标准,可能导致大楼人员出入复杂,对产妇和新生婴儿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意外风险和隐患。

此外,行业缺乏指导性标准,缺乏统一计价收费标准,目前,月子中心的定价并未被列入政府定价目录,而是实行市场调节价,允许月子中心依法自主定价。体察中发现,尽管各项服务内容的价格清晰明了,但价格收费却相差甚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以28天的基础月子套餐为例,体察的月子中心收费从3万到17万不等,价差超过5倍。加上月子中心服务是先付费再体验,容易出现价格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匹配不够理想,消费者在实际消费后发现性价比不如预期,存在心理落差而引发消费纠纷。

广州市消委会发布建议,让“高消费”的月子中心迎来“强监管”。从月子中心的硬件设施、环境、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标准。硬件方面,明确场地环境、设施设备、安全卫生、人员资质等要求。软件方面,明确医师、护士、育婴师、营养师、月嫂等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和配比,行业制度规范、经营资质及操作流程等等管理细则和操作规范都要在显著位置公开展示,提高行业服务标准。对月子中心运营过程中随意降低服务标准的,各监管部门及时给予相应教育、处罚和公示,及时惩戒违法违规经营者,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同时,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对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健全价格公示、价格监管等规范制度,以保障妇女儿童等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建议政府牵头推动成立月子中心等母婴照料机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对行业的指导作用,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实行资质认定、红黑名单管理,完善消费投诉渠道和奖惩机制,分级分类指导管理,引导市场良性竞争。

知多D:如何擦亮双眼,找到放心月子中心?

随着母婴服务行业快速发展,既省事又舒适安逸的月子中心成为新晋宝妈的选择之一。消费者在选择月子中心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前实地考察。仔细检查月子中心的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多途径了解商家的经营状况、信誉程度和服务能力;对月子中心的私密性、安全性、母婴服务的专业性、卫生消毒、环境及空气质量、设施设备配备情况等进行全方位了解。对于各项服务的细节和流程,并做必要的书面记录,尤其是商家的承诺。

2、签订书面合同。建议消费者应将商家的口头承诺作为补充条款更新至补充条款中,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对预缴定金的额度,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3、留存证据以防万一。月子中心承诺的服务内容,应尽量采取书面约定,确实临时增加或者减少的事项,消费者也尽可能要留存相应证据,便于今后维权。一旦发生纠纷,可先行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的,可拨打020-12345服务热线或向有关行政部门、消费者组织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南方+记者 郭苏莹 

通讯员 穗消宣

编辑 张晓晨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