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三川
全国两会上,为基层减负呼声再起。日前,有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乡镇干部疲于应付填表,自嘲“表哥”“表姐”,应为基层减负。
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种表格?政协委员建议:用大数据来减负
为基层减负,涉及的不仅是作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减负绝不是削减本职工作、弱化干部作为,而是要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工作开展得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这股歪风若是一直滋生蔓延,其负面效应可想而知。
在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可谓千变万化:有的到基层调研走过场,表面声势浩大,实则“调而不研”;有的表面“妙笔生花”,实则“满纸浮夸”;还有各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没完没了的“打卡”,“卷出天际”的“留痕”,眼花缭乱的报表……凡此种种,有的源于能力焦虑、本领恐慌,有的属于“被动形式主义”,但追根溯源,问题往往出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实干加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为此出台了各种文件:就在近期,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紧迫性,并通报了多起典型案例,释放出鲜明信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文件和会议,完善督查检查考核,持续为基层和企业减负,“持续”二字,直击现实、彰显决心。
一篙松劲退千寻。这背后也反映出,形式主义有其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保持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减负之举“好经被念歪”,反而沦为新的形式主义。正如该委员在提案中写道,在部分乡镇,“基层减负不只沦为空喊口号,甚至还要为此多填一张‘基层减负整改工作进度表’。”
形式主义“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形成长效机制,实现真减负、减真负。在“破”的方面,应从源头上摒除机械僵化的考核“指挥棒”,特别是要遏制过度考核、问责泛化简单化,继而避免“唯台账是举”之风滋生蔓延、层层传导到基层一级;在“立”的方面,综观一线实践和委员建言,为减少重复报送、过度留痕,打破数据共享壁垒、加强信息协同,从“千张表”迈向“一网通”,是较为有效的切入点。这也进一步要求,各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在管理创新上多下功夫。
再轰轰烈烈的形式,也不如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基层减负,重在常“减”不懈,期待减到实处、减出实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