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陆 夷
“政策聚焦发力”“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政策的相关要求,备受关注。这也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国家层面进一步的部署和落实,凸显出对政策工具的高度重视以及切实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的决心。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如何科学制定和运用政策,对于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社会预期具有重要作用。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过去一年,我国突出固本培元,注重精准施策,一些重大政策措施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有力支撑了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毋庸讳言,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之下,近年来政策抉择和工作推进面临的两难多难问题明显增加。比如,经济恢复发展中,老问题旧矛盾加速显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等等。如何既注重宏观又注重微观,既及时果断又留有余地,既关注总体态势又关注潜在趋势,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过往,一些非经济性政策对社会预期、经济运行产生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就是反面典型案例。
政策制定和出台“牵一发动全身”,如何找准发力点,避免市场误读误判?从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可以总结出这几点:
强化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实现今年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今年的大局。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目标任务积极想办法,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同时,切实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不能“各唱各的调”。
2023年12月5日,第十三期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召开。
强化调研意识。调查研究如“十月怀胎”,出台政策如“一朝分娩”。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关键在于注重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努力使政策和工作符合实际、贴近群众。例如,广东通过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等制度安排,建立起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受企业欢迎。
强化服务意识。政策出台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应有的政策红利。
科学制定政策、切实执行政策、认真检验政策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很多时候政策“执行难”“落地难”,往往问题出在事前环节。只有让这些政策措施经得住推敲、经得起检验,才能为发展出力、为企业撑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