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村:干群合心齐力 建设绿美乡村

南方+

自开展党建引领绿美乡村工作以来,赤尾村党组织第一时间成立党建引领绿美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规划先行,管护“护绿”,多举措推动乡村绿化工作。

党建引领,凝聚绿美建设“合力”。一是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发动干部党员开展植树、护树等方面工作,带头做好宣讲,引导村民共同参与乡村绿化工作,2月1日在赤尾植树378棵,让基层党建与乡村绿美同频共振,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二是发挥村级“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村“两委”班子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乡村绿化的部署要求,带头做好认捐,仅用一天时间认捐资金1100元;三是乡贤“不闲”,纾困解难助力乡村振兴。村发挥乡贤理事会力量,以“乡缘”为纽带,群策群力,动员外出乡贤、村民踊跃捐款50多万元,争取乡村振兴资金及上级资金约200万元,已经建设赤尾森林公园280亩,扮靓村前生态水塘60亩,平整生态荔枝公园30亩,建设生态休闲广场15亩、文化娱乐广场7亩,种植三角梅花2000多棵、草皮16000多平方米,建筑环塘硬底化水泥路1500多米,安装环塘路灯70多盏。四是围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打响“千年荔枝”品牌。赤尾村古荔枝树连片成群,分布于村庄周围及村内,现存野生荔枝共60多亩800多株,品种有黑叶、白腊、淮枝等,最大的胸径周长2.2米,最老的树龄达900年。依靠野生荔枝品牌效应,赤尾村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形成由党支部牵头,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成立了“瑞鑫种养合作社”和“鑫隆种养合作社”,种植“冰荔”荔枝50多亩,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细化规划,村容村貌换新颜。在推进绿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赤尾村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紧盯问题、聚焦难点、疏通堵点,持续吹响人居环境整治冲锋号,让村组容貌“净起来、美起来、靓起来”;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完善镇域村庄分类和布局,有序推进一村一规划,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风貌保护,让乡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韵乡愁。一是自开展专项整治以来,共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共200余处,残垣断壁十多处。二是引导和鼓励村民利用村头巷尾荒地、废墟、边角地和房前屋后等,建设乡村“四小园”107块,其中小菜园81块,小果园20块,小花园4块,小公园2块;三是规划建设赤尾“三区”,致力打造“千年红荔生态名村”。镇通过打造赤尾古荔枝林生态修复区、赤尾森林休闲康养体验区、赤尾百果园种植示范区等“三区”,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布局,以达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双赢目标。

长期推进,落实长效管护机制。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赤尾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致富带头人、乡贤、网格员等多元群体参与村务、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来,积极在村内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不断健全网格体系,将每一村组、每一农户全面纳入“护绿”管理网格,细化管理单元,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所需经费保障力度,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行“一约三制”,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百姓议事会和乡贤参事会协商解决群众身边的大事要事。

【撰文】陈文 通讯员 符龙川 崔陈元

编辑 杨证民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