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非遗”碰撞“她”精彩

南方+ 记者 范永敬 2024-03-07 15:32

聆听瑶史、学习瑶绣、体验舂糍粑、共跳竹竿舞……3月6日,京珠北高速女职工们来到世界过山瑶之乡、海外瑶寨发祥地——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瑶寨,近距离体验瑶族非遗文化魅力,以独特方式欢度“三八”国际妇女节。

走进千年瑶寨 聆听民俗宣讲

活动伊始,乳源瑶族服饰、瑶族刺绣非遗传承人赵咏兰带领大家走进必背瑶寨,追溯古村风韵,寨内千岩竞秀,风光旖旎,有关瑶绣的图案标识在墙壁上、道路旁俯拾即是,队伍漫步在三街六巷,近距离感受千年古村的历史文化。

“这里就是我的家乡——过山瑶之乡,小时候我们已经会依偎着家里或村里的长辈们学刺绣,虽然被针扎的滋味不好受,但挺喜欢学绣各种纹样……”走到位于村落一角的文化体验室,一场以瑶绣为主题的过山瑶文化宣讲拉开帷幕,40多名女员工围坐在一起,聆听赵老师分享自己与瑶乡的故事。

“瑶族的四大支系是什么?”“世界过山瑶之乡是哪?”“瑶绣的针法分为多少种?”赵咏兰用趣味十足的故事、活泼生动的语言,向大家讲述关于过山瑶和瑶绣的历史典故,并通过图文讲解、实物展示的方式,详细介绍瑶绣的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加强对瑶族文化和瑶绣的了解。

细品指尖技艺 体验非遗魅力

“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瑶绣中有60多款固定图案纹样,都有各自的含义,不同纹样经过排列组合成为完整画面。”瑶绣体验环节,女员工们穿着传统五色瑶服,头戴过山瑶平顶帽围坐在瑶族阿婆们身边,手法娴熟、技艺精湛的阿婆们一边拿着针线在绣布上灵活缠绕,一边为学员们讲解瑶绣的基本功。

看布、数线、挑针、压针……五颜六色的丝线在阿婆们的巧手下化为千奇百态的图案,精妙的手艺,让在场学员们大开眼界,连连感叹瑶绣工艺的博大精深。在阿婆的细心指导下,大家慢慢摸索、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了瑶绣的基本操作,一个个绣有“吉祥”“如意”等字纹的吉祥物挂饰在京珠北“瑶妹”的手中慢慢成型。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瑶绣,学到了许多新奇的刺绣手艺,还穿上瑶族服饰扮演了一回‘瑶族公主’,太有趣了!”女职工邓福娟兴奋地说道。瑶绣体验后,大家或稀疏或聚集地来到古寨小巷,三五成群相互拍照留念,用镜头定格最美时光。

糍粑香溢古寨 竹竿舞出风情

打糍粑是民俗体验活动的重头戏,大家分成四个组,个个双手紧握木棒,铆足了劲用力舂糍粑,比拼谁舂得更快、更好。经验丰富的瑶族阿婆将热气腾腾的熟糯米倒入石臼,各队伍开始交替舂打起来,十几分钟后,蒸熟的两笼糯米就变成香喷喷的糍粑,一个个软糯香甜的糍粑摆满了簸箕,大家围站在桌旁,把打好的糍粑揪成大小均匀的小团子,裹上黄豆粉,边品尝边聊天,其乐融融。

伴随着熊熊燃烧的篝火,特色瑶歌、瑶舞、竹竿舞等民俗活动轮番上阵,瑶族阿哥、阿妹们用朴实热情的舞蹈动作和铿锵有力的竹竿敲打声,吸引大家兴致勃勃加入其中,在热情的音乐和声声呐喊中,大家沉醉于民族风情之中,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幸福,构成了一幅独特民俗风情的写实画卷。

【采写】南方+记者 范永敬

通讯员 邓秋华

【图片】李振华 许灿 陈灵山 王达远

编辑 杨韬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