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短剧出海是一种文化输出

南方周末
+订阅

短剧的价值观相对简单,你可以说它格调不高,格局也不大,但是也不能说是负面的价值观。

政府的文化引导基金对影视行业的发展影响比较大,很多优秀剧目都是来自地方政府基金的支持。比如最近大热的《繁花》。如果这些基金用来扶持引导短剧,也会对这个行业产生较大推动。

南方周末记者 李在磊

责任编辑 | 何海宁

横店一个短剧的拍摄现场。南方周末记者赵明摄

横店一个短剧的拍摄现场。南方周末记者赵明摄

2023年是“网络微短剧”爆发元年。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而全国院线总票房只不过五百多亿元。作为年度流量新贵,短剧现象迅速出圈,引发全社会关注。

所谓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依托于短视频平台,单集时长较短,却有着较为连续和完整故事线的网络视听节目。近两三年以来,短剧这一新型文娱产品迎来行业大爆发,除了市场规模、受众群体屡创新高之外,中国式短剧在国外高歌猛进,大范围掳获全球观众,也成为其蓬勃发展的一个显著例证。

不过,作为文化和产业现象愈发引起人们重视的同时,短剧因其剧情浮夸、雷人,以及粗制滥造且同质化严重的毛病,引起外界的质疑、讨论。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带来了《关于促进微短剧健康发展的提案》。建议加大对网络微短剧的引导和扶持,同时完善对这个行业的监管。

张颐武分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短剧虽然整体格调有限,但是并没有过于负面的价值观,整体上偏向于正能量;而从新兴影视行业的角度出发,短剧有着巨大的产业前景,有必要进行引导和扶持。

“外国人也很喜欢。”他指出,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以往单个作品赢得口碑或者市场认可,短剧是带着中国网络文学基因的庞大行业,引领了全球的流行文化和产业,是一种巨大的成功,“短剧出海,当然算是文化输出”。

张颐武。受访者供图

张颐武。受访者供图

格调不高,但还算积极向上

南方周末:短剧行业现在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

张颐武:短剧仍然处在一个非常快速增长、形态比较粗放、往上走的早期阶段。去年短剧市场规模接近四百亿,整个中国电影票房也才五百多亿,可以说,短剧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但是,它仍然处于较为早期的快速增长阶段,将来它的影响力、规模都会有一个新的、长期的发展。现在,微短剧在全球也有很好的影响,今年2月,《纽约时报》就做了一个关于短剧的长报道。

微短剧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中国网络文学是全世界发展最充分的,二十多年来,发展出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实践证明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题材,微短剧这种形态,是将互联网和影视剧的特点相结合,把网络文学二十多年的积累再重新利用起来。

短剧有过萌芽形态,比如之前的网络大电影;在短视频里,有些也是有剧情的,甚至包括卖货,结合了角色扮演、剧情情节来带货,也算是初级形态。短剧是将这些脉络综合起来。

南方周末:你平时会刷短剧吗?从观众的角度去看,你如何评价这些短剧的质量?

张颐武:我们做这方面的研究,肯定是会看一些短剧。无论是剧情还是制作,现在有一些作品算是比较好的了。整体上,短剧还是比较粗制滥造,这跟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关。像电视剧,在早期阶段也是很简陋,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国产电视剧涌现出很多精品。短剧其实也会有这样一个过程,现在很多影视公司开始转型做短剧,横店都变成“竖店”了。随着资金、人员不断涌入,慢慢就会有精品出来。

南方周末:那在你看来,网络微短剧行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张颐武:一是题材重复,同质化严重,大量剧目集中在一些网络文学的固定题材中,缺少创新的作品;二是制作粗糙,整体质量不高,缺少突出的佳作;三是价值观存在局限,亟待提升的作品大量存在。此外,盗版、抄袭等时有发生,而从业者们常常维权无门。加上行业缺少正面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短期逐利倾向比较严重。

南方周末:很多人质疑短剧的价值观、格调。如何看待外界对短剧的这种评价?

张颐武:短剧是一种大众文化。当然,目前这个大众文化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也比较粗糙,主题都相似。短剧的价值观相对简单,你可以说它格调不高,格局也不大,但是也不能说是负面的价值观。

在价值观层面,短剧还是很谨慎的。而且,他们还要在全球发展,价值观要是很负面的话,国外人也不能接受。这种普遍的价值观,总体是还算积极向上。

增加激励,加强监管

南方周末:这些中国式的文化产品,在国外也都很受欢迎,这是为什么?

张颐武:国外短剧其实是把中国的创意基因移植过去,用本土化的演员、元素重新演绎。这些创意模式已经被反复验证成功过的,比如穿越、霸总。这些来自中国的基础创意,在国外也广受欢迎,看来全球观众的心理有一致的地方,有着自己的规律。

南方周末:这算是一种文化输出吗?

张颐武:当然是一种文化输出。短剧适应了全球相当多受众的需求。

对于熟悉短视频的观众来说,短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娱乐方式。因为现在它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要提高规范、增加激励。这样不仅在国内能够健康发展,出海也会更顺畅。这些需要我们长期努力。

南方周末:你在提案里,特别强调了短剧出海的重要性,能不能展开讲讲?

张颐武:比如,可以举办类似于电影节这样的活动,建立专门针对短剧的评奖机制,给出海短剧企业税务、政策上一些便利。总之,加大对于微短剧出海和国际化的激励,对于微短剧的出海提供更多的支持。

南方周末:你在提案里也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否具体讲讲?

张颐武:管理部门已经非常重视微短剧的发展,已经在制定相关法规,并就其突出问题进行过多次的整治。现在对于微短剧行业的整体管理,可建立专门的机构,促进相关的行业协会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

通过强化监管,促进行业自律和不断提升,健全关于产业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就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完善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平台、制作公司等相关方的协调机制,就整个行业突出的短板和问题提供更多的服务。

南方周末:你还提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于微短剧的支持,甚至是设立引导基金。

张颐武:近些年,政府的文化引导基金对影视行业的发展影响比较大。很多优秀剧目都是来自地方政府基金的支持。比如最近大热的《繁花》,就离不开上海的支持。如果这些基金用来扶持引导短剧,也会对这个行业产生较大推动。

对微短剧的企业、人才和平台等相关方提供更多的支持。如强化培训,对微短剧相关从业者进行培训,鼓励微短剧人才的才能发挥;对影视、短视频等的企业和人才进入微短剧领域,给与相关的政策支持;强化对微短剧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校对 胡晓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