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满载玫瑰馨香;时代,成就巾帼梦想。在江门医疗一线,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奋勇争先、顽强拼搏,为守护人民健康发挥“她”力量、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她”贡献,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南方+江门健康频道推出“为江门医疗系统巾帼风采点赞”线上展示活动。将目光聚向这些奋斗在江门医疗的优秀女性身上,向以她们为代表的巾帼力量致敬!
为江门医疗系统巾帼风采点赞(可多选) 1. 江门市中心医院客户服务中心(现更名为前线服务中心) 2. 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3. 江门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4. 江门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5.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6.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护理组 7.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 8.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中心 9.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中医科 10.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肾内综合科 11.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 12.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 提交
江门市中心医院客户服务中心(现更名为前线服务中心)
成立于2018年1月的江门市中心医院客户服务中心,在2023年荣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该科室现有员工29人,其中女性员工占比79%,是一支团结向上、素质优良、业务娴熟的队伍。
以“爱”为基石,她们贡献巾帼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建立优抚人群服务专窗,连续多年结对助学困境儿童;以“积极”为文化,她们建设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团队,结合岗员的兴趣开展各类团队建设,不断充实和丰富岗员的精神文化建设;以“质量”为重心,她们重视窗口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立足“巾帼文明岗”建设,修订45项工作制度,完善13套服务标准流程;以“满意”为目标,她们建设群众满意度高的百年老院品牌,她们贯彻“微笑在脸,服务在心”的服务理念,打造“全包围、全天候、全提升”优质服务窗口,不断开展流程改造、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开展“仁济医小助”无陪伴长者助医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以“坚守”为本,她们绽放巾帼芳华,用切实行动兑现“客服多承担,患者少跑腿”的服务承诺,年均服务量达135万人次,创岗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成立于1991年(归属于肾内科),获省级“巾帼文明岗”,现有人员58人,女性占84.5%。
在医疗技术业务方面,该中心是五邑地区的血液净化质控中心,承担起江门五邑地区血液透析质量监控,夯实中心的血液透析质量,打造优质医疗品牌。近年不断开展各项新项目新技术,如透析灌流串联治疗、人工肝治疗等,开创江门五邑地区的透析技术先河;2020年肾内科成功通过国家GCP资格验证;2020年贺芳荣获广东省CKD-MBD临床技能一等奖。
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带教方面,该中心承担大量基层医院透析专科的进修带教任务,为基层的技术严格把关。近年成功申报科技局新技术科研项目8个,撰写专科论文10余篇。
在公益服务方面,该中心每年举办世界肾脏病日义诊活动,每月举办健康讲座,大力宣传健康知识;积极组织协助结对的社区和居委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讲座宣教;实施爱心互帮互助工程,帮扶困难儿童;涌现古慧莲、汤谭玉婕在院外发现尿毒症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成功救治等好人好事。
江门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江门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团队共有22人,其中女性19人。该科有专业、尖端的诊疗技术,实力雄厚,拥有五邑地区首家“记忆障碍防治中心”及“眩晕中心”,进一步提高眩晕症及记忆障碍防治水平。
在创建市“巾帼文明岗”的过程中,她们强服务,优流程,树立了巾帼文明风貌。她们优化医患沟通技巧,多维度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开展多形式健康宣讲,树立专科护理服务品牌。她们开展“温馨病房”优化病房环境及“一病一品”服务,树立专科服务品牌;设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及“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设记忆门诊,为记忆障碍患者提供精准诊治。她们参与公益活动,展现巾帼英姿,积极参与义诊,举办科普活动、专题讲座,下乡帮扶基层医院,帮扶孤独症儿童。
江门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成为江门市首家国家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认证的“认知障碍防治中心”,同时成为华南眩晕中心联盟理事单位、华南脑科学与认知障碍数据库联盟成员单位。
江门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江门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一支高质量发展的医疗团队,其中87.7%的团队成员是女性。该科2021年获得江门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团队内,张志萍、廖军红参加“组团式”帮扶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梁红卫组建五邑地区慢性气道联盟,实现技术帮扶、双向转诊,合理优化医疗资源。莫丽兰、毛昌立、龙彬彬等下到各基层医院、养老机构,为他们输送老年护理专科知识与技能,提高照护能力。
在创建省级“巾帼文明岗”的过程中,她们狠抓学科发展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包括:开展呼吸护理慢病门诊;成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远程病房;开展江门首例硬质支气管镜下气管狭窄硅酮、金属支架植入术,声门下狭窄球囊扩张并T管气管支架植入术等呼吸介入省级限制类技术。
她们热心公益,奉献爱心。她们积极参加助学活动、党员岗义工服务、“点亮微心愿,幸福送进家”、健康义诊等活动。创岗以来,服务满意度达99.25%。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4年3月,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科室由最初的普通病房扩大到现在的层流病房,目前开放床位40张,已成为江门市乃至全省较具规模的学科之一。科室共有医务人员77人,女职工60名,占77%,是一支自觉弘扬“四自”精神和文明新风,爱岗敬业、技术精湛、创先争优、团结协作的团队。
学科带头人伍方红工作30年,巾帼女将,“南粤好医生”“岭南名医”“江门名医”,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致力带领江门地区重症医学发展。在伍方红模范带头作用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巾帼文明”先进典型,打造优秀集体。先后获得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江门市及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省优秀护理集体、广东省医学会“最具亲和力最美守护天团”、市青年文明号、市先进集体、医院学习标杆奖等荣誉称号。2017年科室开展全市首例VV-ECMO救治,2018年首创江门市VA-ECMO院际转运,成功救治一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ICU病房里,医护人员是患者唯一的依靠。这个以女性职工居多的科室,用女性特有的柔软和坚韧,呵护着脆弱的生命,用真情践行爱患如亲,给予患者暖心服务。未来,她们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合作创新,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更大成效,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作出更大努力。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护理组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护理组现有护士43人,女性26人,女性占总人数68.4%。2024年是急诊科护理组荣获江门市巾帼文明岗称号的第二十五个年头。多年来她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精神,以高效的服务管理完成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和紧急救援保障任务,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急诊科”。
科室极为重视“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以“创巾帼文明岗 树护理新形象”为口号,发掘技术特色,打造服务亮点;加强人才培养,重视科研管理;树立文明风采,热心社会公益,打造高效护理团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让生命通道畅通无阻。
科室积极开展“岗家结对”实践活动,进入社区进行急救知识讲座、义诊、心肺复苏等活动,为社区居民健康增加了一层有力的保障。成立爱心父母基金,实施爱心互帮互助工程,对困难儿童进行爱心帮扶。积极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丰富“巾帼文明岗”的活动内容,包括录制MV《我和我的急诊》、开展“三八”妇女节插花活动、护士节朗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高护理团队的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们将继续以“巾帼文明岗”为动力,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完善服务机制,提供优质服务,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开创“巾帼文明岗”活动新局面,使护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
她们,用“火眼金睛”为客户揪出“真凶”;她们,以精准管理为健康保驾护航……她们是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巾帼团队,为男女老少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成立于2015年7月,现有医护人员20人,全部都是巾帼力量,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6名,硕士1名,健康管理师6名,营养师2名。
2015年科室刚刚成立,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下,体检中心开始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将创岗工作与科室发展相结合。经过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中心于2021年成功创建市级巾帼文明岗,2022年开始踏上创建省级巾帼文明岗的征途。
一直以来,体检中心初心不改,坚持以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创建内涵,将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于2023年成功评为年度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该中心正朝着做好“科室业务、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团队文化”等工作的方向,以引导激励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在党的领导下,发扬团队精神,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不断奋进前行,铆足干劲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发力,为人民群众健康谋福祉。
在新时代健康管理的舞台上,这支以女性力量为主导的团队,每年服务群众6余万人次。接下来,该中心将把建设“巾帼文明岗”活动作为一面旗帜,用爱践行价值、展现巾帼英姿,严格制度、暖心服务、顽强拼搏、不断创新,打造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以民众满意为目标的窗口单位,在服务江门健康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中扛起铿锵担当。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中心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中心2009年在江门市率先开展产后康复工作,是医院“十四五”重点建设专科,欧洲生物反馈协会盆底康复项目中国培训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4人,包括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9名,主管护师1名,文员1名,女职工占比100%。2022年成功创建市级巾帼文明岗。
科室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产后整体康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尤其是慢性盆腔痛诊治,女性生殖泌尿功能康复及外阴瘙痒诊治。在江门市率先开展肌筋膜手法治疗、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磁刺激治疗、智能三维体态评估、WAFF运动康复,开设“骨盆康复专科门诊”,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康复治疗技术”项目合作推广单位。
科室以“优质服务,惠及群众,精益求精,力创辉煌”作为服务及发展理念,不断改进服务流程,重视人文关怀,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
科室连续13年举办省市级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进展培训班,规范和推广女性盆底及康复诊疗技术,将女性整体康复及盆底疾病诊治服务辐射至五邑地区。
科室积极开展科普宣教、义诊、社会公益活动,为民生做实事。科室团队爱岗敬业、注重专业学习、提升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是一支优秀、团结向上的女职工队伍。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中医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中医科成立于2015年。全科医护人员18人,医生5人,护士1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老年专科护士1人。女职工17人,占比90%,在树形象、创业绩、展风采中,充分发挥女性生力军的作用。
科室广泛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如普通针刺、耳针、艾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火针、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经皮电刺激等,同时,特色治疗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及肿瘤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后遗症、阿尔茨海默病、慢性支气管炎、帕金森病、冠心病、各期压疮等。
目前,医院中医科已经成功创建江门市“巾帼文明岗”。中医科不断打造护理服务品牌,增强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内涵,根据病人要求及个性特点,有计划地落实患者健康指导、PPT图文并茂小讲课、现场示范、练习等方法。每周组织老人到活动大厅进行益能益智活动(如做手指操、吹气球、唱歌等),提高老年患者晚年娱乐生活质量。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肾内综合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肾内综合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以及医养结合为一体的综合科室,目前主要常规开展血液透析病人置管以及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并收治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经过专业的陪护和及时的医疗救助,让老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安度晚年。
目前,肾内综合科有医护人员21名,其中女性17名,女性占比81%,女性员工承担了该科大部分日常诊疗工作,为守护科室病人的身体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肾内综合科的女性员工,在完成日常诊疗工作同时,还热心公益活动:积极至结对困难家庭走访、慰问及协助老年人至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进行免费身体检查,上门免费赠药及对有需要的对象进行换药护理,还跟她们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及儿童节;积极参加各类大、小型义诊活动及妇女儿童之家的各类公益活动,为蓬江区的公益事业贡献肾内综合科巾帼们的一份力量。
目前,肾内综合科获得蓬江区巾帼文明岗。未来,科室所有女性员工会继续加强科室凝聚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在积极参与科室日常诊疗工作同时,积极参与蓬江区的各类公益事业,体现巾帼半边天的力量。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创建于2006年,是五邑地区第一家心理门诊,配备了由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护师—社工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现有工作人员23人,其中女性15人,占比65%,是一支朝气蓬勃、技术过硬的团队。
默默耕耘十七载,作为目前江门市最大的心理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心理科以“优服务,促发展,展巾帼风采”为目标,为粤港澳大湾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宣教、心理疾病诊疗等专业性、长期性、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巾帼典型示范作用,做好侨乡人民群众忠实的心灵守护者,为推进健康江门、和谐江门作出了积极贡献,于2018年被命名为市级“巾帼文明岗”,2021年获评为广东省“巾帼文明岗”,把心理科建设为“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优秀集体,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来展示江门巾帼风采,工作成效广获社会各界肯定。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
科室现有成员26名,女性18名,占总人数的69.23%。2019年2月获颁发市级“巾帼文明岗”。她们以“展现巾帼药师风采,创建优质药学服务”为主题,以“小药丸,大爱心,颗颗暖人心”为口号,以“打造学习型的药学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药学服务”为目标。
自创岗以来,她们以创岗带动业务发展,立足岗位、争优创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姿态、出色的工作成绩,竭诚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
通过开展“药学服务进万家活动”系列用药教育活动,进江门市老年干部大学举办科普讲座、进社区举行义诊、“安全用药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推动药学科普工作发展;持续开设全省首个地级市精神专科医院药学门诊;巾帼关爱“医二代”成长,协办“医二代”夏令营,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展示药学工作内容等形式,为儿童送上合理用药知识盛宴;建立“精神药学”微信公众号,持续为大众提供生动有趣、专业严谨的精神科用药知识;通过合理用药软件,运用专业技术进行前置审方,提高药学干预时效性;送药到病区、送药下乡,风雨兼程造福百姓;临床药师为临床医护人员讲授专题药学知识,拓展医院多学科合作诊疗内涵。
南方+记者 郑琦 张泳渝 戴惠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