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镇始终坚持以居民安全为底线,加强辖区内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各住宅小区积极响应号召,纷纷亮出实招,自觉加入到维护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中来,最大限度防范化解住宅小区内各类安全隐患。
物业靠前服务
电动自行车不进入小区
3月6日上午,家住中央松湖的秦女士从菜市场满载而归,当她把电动车骑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小区的物业人员马上迎上去,熟练地帮忙把东西放在小推车上,随后,秦女士把电动车骑到集中停放点进行停放。
类似的情景每天在中央松湖门口上映多次,据该小区物业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许朗杰介绍,随着居民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和小区物业下意识地引导下,当前,该小区内没有电动车的踪影,大家都自觉把电动车停放在小区外的集中停放点。“为了进一步服务好业主,我们主动靠前服务,每天安排2-3名巡逻岗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协助业主搬运电动车上的大物件和较多的东西。”
“我们都自觉地不把电动车停进来,大家都安全很多嘛。”居住在该小区的罗女士告诉记者,平日她出行靠电动车代步,集中停放点离所住楼栋有点距离,平时购买大件或者较重物件回家的时候会比较麻烦,“幸好物业有安排人主动提供帮助,这样对我们比较方便,大家就更乐意遵守规定,自觉把电动车停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除了提供帮助,我们还会加强集中停放点的巡查管理,对于发现的‘僵尸车’,我们会进行清理。”许朗杰进一步介绍说,工作人员会把“僵尸车”清理到一个专门的停放点,业主想要取回车的话,提供证明和出示车钥匙,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可以取回自己的车,“这也是为了保障我们业主的停车需求。”许朗杰笑着说。
满足居民需求
小区动态增设户外充电桩
而在金地水岸花园门前,一个崭新的充电桩特别引人注目,据介绍,这是该小区为满足居民需要,在原有2个集中充电桩的基础上,新增设的充电桩,共设置了20个充电插座,目前,该小区的集中充电位置增至70个。
“在前期设计的时候,我们也预留了一些空间,用来增设充电桩。”据金地智慧服务粤东区域公司项目总单文伟介绍,为了确保安全,充电桩选址的时候,除了预留增设的空间,还严格按照消防方面的有关要求,“我们的集中充电桩距离居民楼有十米的距离,万一真的发生火情,也不会对住宅楼产生影响。”
小编在现场看到,充电桩距离居民楼数米,车棚内设有悬挂式感应灭火器,居民扫码便可自助充电,站点内安装多个摄像头,墙上张贴着消防安全知识、电动车充电设备安全使用规范、充电注意事项和客服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
据了解,作为我镇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充电桩示范点,金地水岸花园扎实开展电动自行车整治行动,除了设置集中充电点,该小区还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增设停车点等,筑牢小区安全防线。“目前我们已经采买了一些划线的设备,下来,我们会对停放的位置做标识,进一步加强电动车的安全管理。”单文伟说。
齐抓共管
力促小区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为加强辖区居民小区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今天上午,东坑消防大队联合房管所、骏达、草塘社区组织全镇高层住宅小区召开消防安全警示约谈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规范化推广会。
会上,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及电动车火灾警示片。随后,邀请金地水岸花园、中央松湖小区物业代表就如何规范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作经验交流,与会人员就如何合理利用好小区外围空地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停放、充电条件进行深入探讨。
会议强调,要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严禁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要积极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引导居民正确使用电动自行车;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保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组织巡查人员定期开展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对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不畅、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检查;要完善物业服务企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开展全员灭火和疏散逃生演练;要利用自身设施和条件,加强常态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在小区内显著位置张贴提示性消防标语,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