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谁还没湿?记得喝祛湿汤!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订阅

各位街坊朋友

这两天你们家里有关窗吗?

没关的家里是不是这样的:

而且就算防住了家里

也防不住家门外的世界……

小编今天就从家门口一脚滑到了电梯口

爬楼梯回单位也成了考验

一不小心滑下去

还得重新再爬一遍……

上个厕所还会怕滑进坑里

一边蹲一边还怕头上滴水……

广东本来就湿气重

这下更是湿上加湿

  快要湿出病来了!

既然“湿气重”逃不掉

那还是跟着小编来学学如何祛湿

 不当“潮”人!

01

为什么要祛湿?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邪湿不去,吃再多的补品、养生的药都好像治标不治本,好像力用不到正确的地方。

02

湿邪重有什么表现

湿邪重表现一:痰多咳嗽

现在正值春初,天气乍暖还寒,早晚温差起伏较大,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此外还可见痰湿停胃,胃失和降,恶心呕吐;痰湿留注经络关节,致肢体困重;痰湿阻遏头部清阳,则致头目眩晕等。

湿邪重表现二:全身乏力

困乏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湿性重浊”。如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束布帛。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

湿邪重表现三:大便粘滞不爽

湿气重的季节,很多人会觉得周身皮肤粘腻不爽,这是因为湿邪致病具有黏腻停滞的特性。最常见的如大便不成形,粘滞不爽。此外还可见小便滞涩不畅,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

03

如何祛湿?

1、环境祛湿

潮湿下雨天要减少外出,若家中潮湿可以借助抽湿机、干燥剂、空调除湿等,不要打开门窗,不要拖地,不要穿潮湿未干的、不通风不透气的衣服,不要直接睡地板,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避免外感湿邪。

2、清淡饮食

体内有湿气时,需及时调整饮食习惯。

油腻食物不容易消化,吃太多会影响胃肠功能,引起胃肠闷胀、发炎;

甜食吃太多会使体内产生过氧化物,加速身体老化、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寒凉性的食物,会让寒湿之气入侵身体,减弱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因此在饮食调理上,要保持饮食清淡,这有助于胃肠道的正常运作,有利于湿气的排出。

3、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起到抵抗疾病的作用,还可以让人体以更健康的方式排出汗液,从而带走体内多余出来的水分,达到祛湿的目的。可以试试慢跑、健走、游泳、太极等健身运动,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但是,运动出汗不宜过多,避免耗气伤阴。

4、中医传统疗法

一些中医传统疗法,如拔罐疗法,它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等功效,可以在脾俞穴、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艾灸,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04

祛湿食谱

党参扁豆排骨汤

材料:党参15克、白扁豆15克、鲜淮山100克、红枣(去核)5枚、生姜3片、猪排骨200克。

做法:猪排骨洗干净斩块焯水;淮山削皮切块;其他材料洗干净。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煲,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

木棉花薏米猪骨汤

材料:木棉花(干)40克、薏米30克、扁豆30克、猪扇骨500克、陈皮一小块、生姜3片

做法:清洗木棉花,搓净表面的灰尘;薏米、扁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小时;陈皮洗净,刮掉白色内瓤;猪扇骨洗净,切块,汆水捞起;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再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土茯苓五指毛桃炖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土茯苓100克,瘦肉一斤,陈皮5克,盐少许。

做法:五指毛桃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汆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煲一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益气健脾。

淮山茨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做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尤适宜湿久渐欲化热者饮用。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历史悠久,其雏形始于吴满福医馆阶段(医院前身),经过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发展成为一个既有厚重中医特色、又有先进诊疗手段的综合性科室,设有门诊、病房和中医治疗中心,集临床、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中医内外同治、中西医相结合,开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临床疗效显著,深受佛山市民欢迎,年门诊量逾10万人次,享誉佛山中医界。科室现有广东省名中医1名、主任中医师3名、副主任中医师4名、主治中医师3名、博士1名、硕士3名,佛山市中医药高端人才培养对象2名。均“学有所长,业有所精”。开设的特色专科有:中医肿瘤、中医消化、中医心脑血管、中医呼吸、中医肾病风湿、中医内分泌、中医男科、中医妇儿。“中医治疗大肠癌”于2021年获评佛山市“十四五”中医专病,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佛山市名中医工作室均落户我科,是佛山市中医肿瘤、中医老年病科、中医康复、中医肾病、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治未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近年来,科室承担了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佛山市卫生健康局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

中医科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和创新。科室现拥有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治疗仪器一批,在中药内治的基础上,结合针灸、中药封包、拔罐、耳穴压贴、耳针、腹针、穴位刺络放血、穴位贴敷、天灸(包括三伏灸、三九灸、春分灸、秋分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调治各系统疾病,还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饮食养生健康指导等服务。

中医科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联系电话:0757-83635762。

供稿 | 中医科 刘丽丽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