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其中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已成为导致老年人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郭爱华指出,公众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无需治疗。事实上,她强调,阿尔茨海默病是需要治疗的,一旦家中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的迹象,我们必须高度警觉。通过及时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郭爱华医生提醒,尽管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无法治愈,但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保持患者自理和社会功能,因此,她呼吁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老年人,注意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
记忆力下降是早期信号
“如果家中老年人总是出现忘记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例如刚告知的事情快速遗忘,烧菜忘记已经放过盐了等,一定要引起注意,这很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信号。”
郭爱华医生进一步解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除了记忆力下降外,还可能表现为方向感丧失、言语减少、行动迟缓等。例如,他们可能会坐车坐过站、开车走错路,甚至忘记回家的路。这些症状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
面对这些症状,家庭成员应首先需要带患者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以确定记忆力下降的原因。目前,许多医院都设有记忆体检障碍门诊,可以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准确的诊断还需结合详细的体格检查、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及辅助检查。目前已有脑脊液、外周血和PET-CT等方法可检测“坏蛋白”(如β-淀粉蛋白、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以预测痴呆风险。简便的神经心理和行为测评及血液学检查也能提供诊断线索。必要时,基因检测可预测疾病风险及后代患病概率,指导个人健康管理和合理用药。
早期治疗可延缓症状加重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康复治疗,郭爱华医生介绍,对于老年性痴呆,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是早期治疗可以改善和提高躯体功能,以延缓症状的加重。
药物治疗在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从药物作用原理上可划分为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2024年1月9日,全球首款β淀粉样蛋白靶向药物仑卡奈单抗获批上市,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策略从对症治疗转变为靶向调修治疗,从“对症”转向“对因”,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在同样的病程周期里减少患者处于中重度AD的时间,减轻患者、家属及周围护理人员的负担,与国家卫健委提出的老年性痴呆防治促进行动的宗旨相契合,也为我国老年性痴呆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除了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和康复治疗同样关键。郭爱华医生强调,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并分享美好回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保持患者的生活规律,避免生活节奏紊乱,也是有效的方法。
康复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认知训练、神经调控、中医针灸和运动疗法等多样化手段。这些治疗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重新融入社会。
小贴士:记忆体检及痴呆筛查专病特需门诊
记忆体检或记忆检查是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存在认知相关危险因素者)所进行的一种不同于躯体检查的认知功能测查,具有独特形式与专业性。记忆体检的对象包括:
1.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例行记忆检查;
2.有记忆减退等主诉者,无论年龄是否在65岁以下,都应每半年进行1次记忆检查。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从2018年起开设“痴呆筛查专病特需门诊”,通过规范化诊治管理流程,优先安排预约检查,增加医患沟通的时间等,更好地满足疾病首诊的规范化流程需求。
【指导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郭爱华
【通讯员】魏星 吴丽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