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有这“三所一站”的功劳……

南方+ 记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院区包括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下称“南亚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下称“加工所”)、农业机械研究所(下称“农机所”)、湛江实验站(下称“湛江站”)等4家科研单位,一直以来秉承着“既是国家队、又是湛江队”的发展定位,围绕国家和湛江的发展需求,深入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积极服务当地现代农业发展。

在徐闻县,这4家科研单位围绕以热带水果(菠萝)、南药(高良姜)、畜牧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攻关与技术服务,支撑徐闻菠萝国家产业园、湛江菠萝广东省优势产区产业园、徐闻良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派出农村科技特派员500余人次下沉一线服务徐闻特色产业,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打造菠萝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徐闻县是我国菠萝最大的产区,根据当地菠萝“品种结构单一、农机装备缺失、加工技术落后”等突出问题,湛江院区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到徐闻菠萝产业服务中,与徐闻县共建菠萝产业研究院。

在种源方面,南亚所围绕着“调结构、培优种”的目标,在当地推广热农8号、热农17号、热农56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农系列菠萝新品种,实现多个优势品种并发。

通过在徐闻建立科技小院和试验田,南亚所与诺香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实体合作建设菠萝示范基地,展示菠萝研究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南亚所科技人员为徐闻菠萝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40多次、田间技术指导200多次、技术咨询1000多次。

在农机方面,针对当前种植采收人工成本过高,菠萝“无机可用”的问题,农机所从2016年开始启动菠萝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科研攻关,研发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新模式,研制配套的全程机械化装备,在广东徐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产业园菠萝种植基地建立国内首块菠萝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

其中,2ZB-130型垄作双行菠萝移栽机种植效率是纯人工作业的三四倍;4B-200型高地隙履带自走式菠萝采收机,每小时采果8吨左右,工作效率是纯人工3倍以上。农机所还研发了菠萝生产配套田间管理、茎叶粉碎还田等机械,菠萝生产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

在加工方面,加工所构建了“采后商品化+梯度加工+综合利用”菠萝加工产业链技术研发体系,集成加工关键技术17项,研发产品50余款,与徐闻县25家菠萝从业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13项,孵化上市产品20款。

近年来,针对曾被淘汰的“小菠萝”,加工所根据当地三木食品、金菠食品等企业所需,研发去皮小菠萝绿色加工工艺,为企业建立标准化加工生产线提供指导,通过近3年的科技帮扶,两家企业建成了国内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去皮菠萝生产线,迅速成长为国内鲜切菠萝加工引领型企业,产品销售到盒马、美团、大润发等知名商超,每家企业可增加就业岗位100个,每亩带动农户增收1500元,“去皮小菠萝”已成为当前菠萝加工品市场的“香饽饽”。

在品牌打造方面,湛江院区相关单位一方面推动标准化体系更加完善,依托加工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累计服务徐闻菠萝企业500家以上,制定并发布《菠萝》《菠萝汁》等农业行业标准4项,协助“徐闻菠萝”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有效支撑了菠萝产业标准化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徐闻菠萝大数据更加系统,2021年正式发布的基于不同产地、品种、成熟度、采收期等因素的热带水果(菠萝)基础营养与品质在线数据库,多维度开展品质差异分析,覆盖巴厘、台农、金菠萝等主栽品种20余种,已累计收集基础理化数据1万余条,并计划年持续新增数据3000条,以此搭建基于产地、品种、成熟度、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等网络关系数据模型,为菠萝产业基础研究、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等提供重要数据资源。

科技引领徐闻良姜跨越式发展

2013年,应徐闻县政府需求,加工所、农机所等单位迅速集中科研力量成立了徐闻良姜产业化科技攻关团队,持续11年为徐闻高良姜产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促进高良姜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率先建立了“政府+科研+企业+农户”的产业科技服务模式。

在机械化生产方面,研发推广了茎秆粉碎还田机、联合收获机、种植机等田间生产机械6套,实现高良姜种植收获环节人工节省9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0倍以上。

在产地加工方面,构建了成套化生产技术体系,指导产业园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可实现周年生产的高良姜标准化无硫加工生产线,年加工优质姜片3000吨以上,将传统平均干燥时间16.5天缩短至24小时以内,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助推产地价格从每公斤10元左右增长到50元以上,每亩增收3万元以上,激发了种植户的种植热情。

在精深加工方面,开发了成套的系列化、多元化精深加工技术,解决了高良姜加工过程风味与活性协同保存、香气保留难题,研发产品20余款,指导产业园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高良姜提取物、饮料、速溶茶、口含片、精油等生产线,填补了国内高良姜精深加工产业的空白。

在研发能力提升方面,围绕高良姜产品质量控制和新产品开发,指导产业园建立了高良姜科技研发中心。

在政府、科研院所的共同助力下,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镇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建设,徐闻良姜产业已步入良性、快速发展轨道,该产业也成为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

目前,专业从事良姜种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由2013年的10家增加到2023年的34家,在徐闻前山、下洋、龙塘、曲界、城北、海安等乡镇带动新增种植面积超2万亩,人均增收3000多元,占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53.7%,徐闻良姜从2013年种植面积不足3万亩,发展到2023年的种植面积近5.7万亩、规模快速增长,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50%以上,机械化生产覆盖面达到60%以上。

此外,针对徐闻龙塘镇农业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和优质土地资源,以湛江站为技术支撑单位,建立了草畜一体化循环养殖产业振兴示范基地建设,解决了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饲草料难以加工贮存、舍饲化养殖效益低下、粪便自动化收集及无害化处理困难等技术难题,建立了草畜一体化循环养殖示范基地1个。

据悉,该基地以肉牛和黑山羊养殖、繁育与销售、牧草种植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等为主,通过发展肉牛及黑山羊养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一年四季大量的甜玉米、花生、菠萝渣和稻草等作为饲料,大幅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可通过种养结合形成草畜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土壤改良和种植业提质增效。

南方+记者 林露

通讯员 张少帅

编辑 胡梦杰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