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乐享音乐课堂!佛山美育大讲堂启动

佛山大课堂
+订阅

“银项链啰阿里里,白衣白帽阿里里;彝家娃娃阿里里,真快活啰阿里里……”3月5日,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在三水区科创实验学校举行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小学音乐学科教研基地(佛山)项目培训暨佛山美育大讲堂启动活动,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齐聚一堂,现场展示美育成果。

佛山美育大讲堂启动仪式现场。王雅铄 摄

佛山美育大讲堂启动仪式现场。王雅铄 摄

活动通过教师情景表演、班级合唱、粤剧表演唱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具有佛山特色的音乐教学改革成果。音乐老师们带领学生将教材歌曲搬上了舞台,集创编吹拉弹唱跳诵演等于一体,充满创意的设计让教材歌曲“活”了起来。

其中,三水区西南街道实验小学音乐老师高晴身穿彝族特色服饰,进行了《彝族娃娃真幸福》的课例展示。她以彝族人民的搭篝火习俗引入,形象生动地教授歌曲,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跟着老师的节拍,边舞边唱。

“方寸舞台,灯影之中,演绎女儿,一颦一笑。俏与娇,尽在四功五法,一招一式。”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为大家带来了原创粤曲表演唱《俏花旦》,曲调欢快,节奏明亮,孩子们活泼可爱,动静相宜,把“小花旦”的角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三水区西南街道实验小学《彝族娃娃真幸福》课例展示。王雅铄 摄

三水区西南街道实验小学《彝族娃娃真幸福》课例展示。王雅铄 摄

现场还进行了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小学音乐学科教研基地(佛山)项目结项汇报,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小学副校长刘俊佳介绍,学校围绕“歌曲与律动”“歌曲与演奏”两个主题,以校内常态化教研为研究抓手,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教研安排,实现“唱、奏、舞”教材歌曲表演全面开花。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教师潘子瑞介绍,该校非常注重艺术教师的团队建设,近年来大力发展团队,不断吸纳优秀的专业教师,这为该校的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同时在校本课程方面,该校针对情景教学的开展,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

禅城区文华小学教务主任吴少华表示,学校从“悦”文化理念出发,以“粤语童谣”为项目特色,精选整理粤语童谣,自编手韵操,师生一起学习本土音乐文化,并设立每周三为粤语交流日,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粤”课程群,音乐、美术、体育、语文、综合实践等多学科老师通力行动,力求达到全员浸润的效果。

禅城区文华小学教务主任吴少华作结项汇报。王雅铄 摄

禅城区文华小学教务主任吴少华作结项汇报。王雅铄 摄

据了解,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小学音乐学科教研基地(佛山)项目以教材歌曲“活”起来和粤韵之声“唱”起来为抓手,首创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材歌曲情境表演唱,创建从舞台实践向课堂转化的融合式教研模式。

同时,基于11所基地学校及若干共同体学校,构建了“4+5+11+N”的佛山市中小学音乐教研共同体,形成强有力的教研团队,涌现出一批项目特色学校、地方音乐传承学校,并成立了音乐教师歌唱研修班和民乐研修班等后备研究力量,逐步形成佛山市中小学音乐学科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发展。

“本次佛山美育大讲堂的启动,将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佛山市教育局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曾春燕表示,佛山美育大讲堂通过讲座的形式,以美育领域的专家为引领,未来还将引入各学科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按照计划有序推进,让孩子发现学科之美,校园之美,生活之美。

“我们将坚持系统思维,系统思考佛山中小学美育的未来走向,深入研究情境化音乐课堂教学,建立一整套系列化、系统化的研究模式。我们计划将班级情境创新课堂和教材的情境表演进行深度融合,尽可能将音乐课堂引向户外等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实现示范辐射,更好地推进佛山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佛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曾春燕说。

南方+记者 王雅铄

通讯员 王蓉丹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