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汕头分行(下称“汕头工行”)举行服务高质量发展融资签约仪式,与7家企业签订融资项目协议,融资总金额达40.7亿元,项目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绿色生态产业园、普惠助农、资产并购、房地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据了解,本次签约的融资项目均已通过工行系统内信贷审批,随着项目落地开贷,信贷资金将陆续到位,推动项目加快启动运营,实实在在为地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40.7亿元拉开了汕头工行2024年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序幕,实现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紧围绕汕头“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做好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全力支持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
中国工商银行汕头分行与7家企业签订融资项目协议,融资总金额达40.7亿元。
■创新周转性信贷服务,助力高新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汕头工行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在金融领域的独特需求,并致力于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助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例如,汕头市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一批),是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发展战略中“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汕头工行了解到企业因扩建厂房需使用流动资金,运用科技再贷款工具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2000万元,贷款利率2.7%,为企业节省财务成本约30万元。该行运用科技再贷款产品支持科技型企业11家,贷款合计1.5亿元,至2023年末共为81户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融资余额超过11亿元。
据了解,工商银行当前有粤科e贷、专精特新贷两款专门支持科技类企业的金融产品,能够基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日常经营、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专利等技术流数据,构建客户筛选、额度测算及风险监测模型,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周转性信用贷款产品。
中国工商银行汕头分行。
■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
近年来汕头工行充分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机遇,持续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围绕清洁能源、绿色基建等领域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支持了汕头市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近14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超32亿元,节能环保及清洁生产产业3亿元,例如投放汕头海上风电场项目贷款1.7亿元,绿色金融信贷规模实现持续增长。成功落地全省首笔也是全国工行系统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把辖属公园支行打造为全国工行系统、广东银行业首家“零碳网点”,在全省率先实现网点运营“预先碳中和”和网点装修建设“碳中和”两大目标,绿色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环境不断创新,赋能低碳转型。
目前,汕头工行已把绿色金融发展要求列入重点发展战略,将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以及81个建设项目,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计划,丰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清洁能源、新型储能等产业、水利水生态等民生项目和环保领域,以及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等重点领域。
■搭建普惠金融特色场景,润泽千行万业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汕头工行深耕普惠金融,针对汕头各区县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围绕平台搭建、产品匹配、团队服务等方面加快创新。例如,打造出金融助力南澳县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把金融为民理念转化为服务汕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2023年该行投放普惠贷款近64亿元,增速20%。如今汕头工行已在南澳、潮南、潮阳、金平等区县成功挂牌8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将金融服务下沉到村社,至202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26亿元,同比增长75%,覆盖超800户涉农客户。
2024年,汕头工行将积极搭建普惠金融特色场景,运用产业互联、平台建设等方式对接各行各业,以大数据赋能精准适配市场需求,形成“平台对接、场景融入、线上触达”的新型普惠服务模式,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例如,复制推广南澳县深澳镇“小镇大脑”产业互联网智慧平台系统模式,针对平台中各类特色产业企业,结合大数据进行主动授信;创新探索涉农贷款新担保方式和整村授信拓展模式,例如利用渔船抵押和造船补贴应收账款质押等形式,为渔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汕头工行将着力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切实让金融服务延伸至普惠小微,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汕头工行直播团队助农带货。
■养老金融服务更有温度,用心用情“敬老爱老”
汕头工行结合区域居民群体实际,在小公园街道、永祥街道、海安街道、乌桥街道等老城社区,以及临近广场、公园等老年人日常活动区域,将区域中外马、汕樟、金樟、民族路等10个支行网点定为敬老服务特色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优化便民物品配置,提供爱心座椅、饮水设施、手机充电、公众教育(或阅读架)、点验钞机、老花镜等8项惠民服务设施,配套提供雨具、急救箱、轮椅、放大镜等物资物品。坚持做好老龄人的接待服务,增强配备大堂服务人员力量,侧重选择性格温和、业务熟练的中年员工加入厅堂服务行列,以此提升老龄客户的沟通默契和服务亲切感。与此同时手机银行端也推出幸福生活版,从字体、界面、业务办理等方面满足老年客户使用习惯。
为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服务,汕头工行主动作为,多渠道开展广泛宣传,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推广工作,至2024年2月末已累计开户超8000户,预约开户超4万户,缴存人数1700余人,缴存金额近500万元。该行致力于提升软硬件设施配套,完善老年客户服务体系,让养老金融服务更有温度,让敬老爱老的温情在全行不断传递开来。
■勇当数字金融探索者,高效服务便民利企
在数字金融方面,汕头工行利用数字新技术,打造高效服务场景,全力打造“金融+政务”“金融+产业”“金融+生活”等多领域数字生态圈,确保客户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享受到金融服务。该行运用“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平台,集党费管理和党务管理于一体,以金融服务助力党建信息化;运用“财资云”“活钱通”业务,为34家企业提供深度企业财务数字化金融服务,实现业、财、资一体化,有效帮助企业整合内部资源、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值保值、防控风险;在智慧建设方面,推出了“银医互联”“银校通”“宗教云”等一系列产品,在推动各类金融服务数字化升级的同时,向医疗、教育、宗教等民生重点领域主动输出系统、产品和技术。
此外,作为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汕头工行全力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工作,努力打造满足公众需求的数字形式新型人民币,深入挖掘数字人民币在商超消费、民生普惠、教育缴费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至去年末共开立个人钱包15.6万个,对公钱包超5000个,包括商超商圈、税费缴退、民生缴费、代发工资、宗教寺庙、彩票、基金产品购买、工会费及党费缴交等,可支付门店超两万个商户,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抓手。
“潮起风正劲,奋楫当争先。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工商银行汕头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坚守“金融为民”职责使命,主动作为、久久为功,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强劲的金融新动能。
南方+记者 谢嘉龙
通讯员 蔡少涛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