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经5个月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24-2026年)评选工作落下帷幕,全市154家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被认定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24-2026年),为社会各界参与广州非遗保护拓宽了渠道,搭建了平台。
一起为广州154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点赞!
1、越秀区(可多选) 广东音乐——广州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 咸水歌——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小学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有限公司 黄啸侠拳法——广州市越秀区杨箕小学 广绣——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岭南押花艺术——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 通草画——广州市东风实验学校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越秀区登峰小学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第三中学实验学校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 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 岭南盆景——广州市流花湖公园 广钟制作技艺——广州菠萝智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醒狮、广府龙舞、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 广东音乐、广州榄雕、粤语讲古——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通草画——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学 广州饼印制作技艺——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广州榄雕、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珐琅制作技艺——广州市育才中学 粤剧、熊氏易筋经——广州市真光学校 2、海珠区(可多选) 素馨花传说——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 咸水歌——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 咸水歌——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小学 咸水歌——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咸水歌——广州市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绿方八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书画专修学院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振兴茶业有限公司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岭南古琴文化研究院 广东醒狮——广州市海珠区瑞宝小学 广东醒狮——广州市海珠区黄埔中学 广东醒狮——广东醒狮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洪拳(黄飞鸿派)——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小学 洪拳(黄飞鸿派)——广州市海珠区北山小学 剪纸(海珠)——广州市海珠区海鸥幼儿园 广州榄雕——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 广绣——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南武中学 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广州市海珠区鹤鸣五巷小学 岭南盆景——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 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广州市海珠区南武文润学校 茶艺(广州茶艺)——广州翁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彩瓷烧制、榄雕、广绣、珐琅、素馨花传说—广州市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 榄雕、广彩瓷烧制、广绣、广州玉雕——广东非遗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绣、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广彩瓷烧制、榄雕、广绣—广州市海珠区基立道小学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玉雕、广绣—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广彩瓷烧制技艺、玉雕、木雕、岭南押花、剪纸、乞巧节—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3、荔湾区(可多选) 粤曲——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 粤剧——广州市荔湾区粤剧艺术博物馆 南派花毽——广州市南派花毽研究会 咏春拳(西关)——广州岑能咏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州玉雕——广州翠玉轩珠宝工艺品有限公司 象牙雕刻——广州牙雕荔珠发展有限公司 象牙雕、玉雕、广彩瓷烧制技艺、广绣、广州木雕—广州玥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香云纱染整技艺、广绣——广州香云故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荔湾区桃源幼儿园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荔湾区康迪学校 岭南盆景——广州市发记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4、天河区(可多选) 客家山歌——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凤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琪林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粤剧——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林和东校区 洪拳——广州市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 洪拳——广州黄飞鸿文化促进会 咏春拳——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华成校区 螳螂拳(广州螳螂拳)——广州柒星武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广绣——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 广绣——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 广彩烧制瓷技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广州市天河区银河小学 茶艺(广州茶艺)——广州中学 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小学 车陂龙舟景——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 车陂龙舟景——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小学 车陂龙舟景——广州市天河区西华幼儿园 广东醒狮、粤剧——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小学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篆刻、扒龙舟、广东醒狮——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 广绣、广彩瓷烧制、粤剧、茶艺、岭南押花——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广州玉雕、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 5、白云区(可多选) 广东醒狮——广东白云学院 粤语讲古——广州市白云区槎龙镇泰小学 白眉拳——广州市利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白眉拳——广州市白云区横沙小学 洪拳——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二小学 洪拳——广州市白云区良田第二小学 蔡李佛拳——广州市白云区红星小学 剪纸(增城)——广州皮雕皮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广绣——广州空港实验中学 广州榄雕——广州市白云区六中实验中学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州市松园广作家具博物馆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启聪学校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中心幼儿园 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广州市白云区神山第一小学 6、黄埔区(可多选) 广东醒狮——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广东醒狮——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小学 广东醒狮——广州市黄埔区长岭街道龙狮协会 广东醒狮——广州文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粤剧——广州市凡花似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粤剧——广州市黄埔区夏园小学 广绣——广州航海学院 7、花都区(可多选) 广州客家山歌——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梯面小学 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广州市花都区花侨小学 广东醒狮——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新华村村民委员会 广绣——广州市花都区花东学校 灰塑——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 灰塑——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小学 灰塑——广州灰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 广东醒狮、客家山歌——贝雅国际文化传播(广州)有限公司 8、番禺区(可多选) 广东音乐(沙湾何氏广东音乐)——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西村育才小学 广东醒狮——广州市番禺区新桥小学 广东醒狮——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实验小学 广东醒狮——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石岗小学 广东醒狮——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文边幼儿园 鳌鱼舞——广州市番禺区沙涌小学 广绣——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 灰塑——广州市番禺区余荫山房文旅发展中心 灰塑——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 灰塑——广州市番禺区红基学校 岭南押花艺术——广州圣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番禺区珊瑚湾畔小学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彩瓷烧制技艺——承彩轩广彩陶艺文化(广州)有限责任公司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中心小学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小学 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中心幼儿园 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广州沁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志秀甜品店 广府婚礼习俗——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9、南沙区(可多选) 广东醒狮——广州市南沙区双翼小学 香云纱染整技艺——广州市云纱星韵文化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雅丽莎商业咨询有限公司 10、从化区(可多选) 从化温泉传说——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一中心小学 客家山歌——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凰小学 从化水族舞——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实验小学 从化水族舞——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龙桥村民委员会 从化水族舞——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从化猫头狮——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新围村民委员会 从化猫头狮——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北星社区居民委员会 从化猫头狮——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北星小学 竹编——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 掷彩门——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江埔村民委员会 11、增城区(可多选) 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舞貔貅、灰塑——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 剪纸(增城)——广州市增城区挂绿小学 广州榄雕——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广州榄雕——广州市增城区广播电视大学 灰塑——广州华商学院 提交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24-2026年)认定工作,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实施,自2023年10月份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响应。经自主申报、各区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综合评议等环节,最终154家单位成功入选,成为历批次市级传承基地中入选数量最多的一批,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覆盖面广、门类多。此次入选单位覆盖项目广,涵盖粤剧、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彩、灰塑、广州榄雕、咸水歌等54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类别。其中广彩、广东醒狮、广绣等项目分别有10余家单位入选,反映出百花齐放共建传承的新局面。
华阳小学第七次少代会校园文化展演
白云区竹料第二小学——洪拳
学校占比高、基础好。本批认定的传承基地中,学校110家,占总数的70%以上,包括大学4家、职业院校14家、中学23家、小学59家、幼儿园8家、特殊教育学校2家,地理分布覆盖全市各区,教育层次覆盖全年龄段,是“非遗进校园”的生动实践。
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课堂 ——榄雕
番禺余荫山房开展灰塑非遗课堂
多元传播、活力强。本批次传承基地中,还包括了“体育文化+非遗”深度融合的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旅游+非遗”融合发展的余荫山房、“科技+非遗”的教育科技公司、以非遗助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多个村委会,以及各类协会、传承人工作室、文化传播公司等。
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广彩社进华附交流宣传
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古琴音乐会
在非遗传承和传播的过程中,它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展示、教学、传习、讲座、培训、研究、研讨、交流等方式,开展独具广府特色的非遗活动,推动广州非遗的活化利用和“非遗+”各行业融合发展,厚植大众参与的传承土壤。
增城挂绿小学——剪纸交流活动
海珠区培红小学在广州市儿童公园为中外儿童作文竹盆景介绍与制作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已组织完成3批广州市非遗传承基地认定工作,分别认定了33家(2015-2017年)、47家(2018-2020年)、100家(2021-2023年)传承基地。各基地在传承和传播广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均发挥出积极作用,展现了社会广泛参与广州非遗保护的新活力和新格局。下一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工作方针,持续加强传承基地的建设,切实做好广州市非遗的传承和传播工作。
南方+记者 洪钰敏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