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牵手转化机构,首创科技成果全委托运营新模式

南方+ 记者

不久前,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等话题,指出要让各类人才在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有收益。

佛山高质量发展大会也指出,要积极谋求成果转化之变,形成良好的成果转化生态。

如何把高校中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挖”出来?去年7月,中山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服务项目被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功中标,在全省首创“高校科技成果全委托运营”新模式。半年多来,该模式已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高校和医院推广应用,并取得单项科技成果许可金额上亿元的良好成效。

中山大学与浙江联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对接。

中山大学与浙江联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对接。

单项许可金额上亿元

打响科技成果托管运营“第一炮”

去年7月,中山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服务项目结果正式公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功中标,在全省首创“高校科技成果全委托运营”新模式。

中山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服务项目结果公示。

中山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服务项目结果公示。

高校科技成果全委托运营新模式,即高校开放全校(含附属医院)的科技创新成果,由独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分学科、分领域开展成果价值评估、成果推介、精准对接、成果转化、项目洽谈等转化工作,通过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方式促进成果转化及应用落地,并根据成果转化项目实际到账金额约定提成比例,多维度拓展成果转化的市场渠道,深入培育、挖掘优质科研成果。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助理主任刘经龙表示,自中标中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运营服务项目以来,采用“技术经理人驻点+精准对接”模式,选派专职技术经理人驻点学校,常态化地组织教师成果调研和校企精准对接活动。

在技术经理人的服务推动下,该中心促成中山大学李苏华教授团队的“一种烯烃与一氧化碳氧化羰基化制备二酯的方法”成果与宿迁联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专利独家许可合作,合同金额1.06亿元。该项目采用独创的催化剂合成丁二酸二甲酯,能将每吨丁二酸二甲酯制造成本降低5000元,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此外,该中心还促成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王小妹的“一种可聚合型的硫杂蒽酮水性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一种含磷酸基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转让;促成中山医学院教授曾园山“一种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人工神经网络样导管的构建”等两项发明专利权转让等合作。

创新模式复制推广

助力湾区成果转化再攀峰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政府于2017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该中心持续推动精准对接和有效联动,吸引了更多优质成果、一流企业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逐步显现“溢出带动”效应。

通过全职技术经理人服务助力高校及其附属医院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中山大学的高校成果代理模式为转化机构和高校合作闯出了新路径,为后续纵深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方向。目前,该模式已经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得到推广应用,不少医院也参考中山大学的创新模式,联合转化机构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早在1月22日,中心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为医院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并深入培育、挖掘广东省人民医院及其附属法人机构的优质科研成果;利用各类型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开展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全流程工作;通过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方式促进相关成果转化合同签订、资金到账等具体工作。

技术经理人调研广东省人民医院科研团队项目进展及转化需求。

技术经理人调研广东省人民医院科研团队项目进展及转化需求。

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也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再蓄力。去年,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约成果转化运营服务项目,协助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与平台,助力医院科技成果真正转化落地。2023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成功转化许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著合计6项,是历年来转化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当年佛山市转化项目最多的医疗单位。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约成果转化运营服务项目。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约成果转化运营服务项目。

“引入独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新模式,中山大学此举在省内高校为首创,具有标杆性战略意义。”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家玉表示,中心将联合更多高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探索科技成果“代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在合作过程中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的服务支撑,成良好的成果转化生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注入新的动能。

南方+记者 王雅铄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