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时候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掀起万物竞春的高潮。惊蛰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也相继进入春耕时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农谚道:“惊蛰过,茶脱壳”。茶脱壳,是指茶树上保护茶芽越冬的鳞片,在惊蛰后逐渐张开并脱落。当这层保护伞完全脱掉后,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茶树开始萌动,至鲜至嫩的春茶便如约而至。
惊蛰时节,我国大多数产茶区还未开采。例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茶叶品种,至少还需要等二十天左右才进入采摘期。而在惊蛰过后,我国大部分茶区平均气温上升到10℃以上,春茶逐渐开采上市,迎来采制高峰期。
惊蛰也是上山喊茶的日子。在唐代,当惊蛰来临之际,茶农们便整装上山,一人击鼓,众人齐声大喊:“茶发芽,茶发芽”。宋代赵汝砺在《北苑别录》中记录了惊蛰喊山的盛况:“春虫震蛰,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壮观。”
实际上,这种习俗名为“喊山祭茶”,起源于浙江湖州顾渚山,人们希望在呼喊中唤醒春天的茶山,传递着对于茶树新芽萌发的喜悦之情,也寄托着渴望风调雨顺茶事兴盛的美好心愿。如今,多地仍然保留“喊山祭茶”仪式,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
随着各地气温回升,降雨增多,人们难免会感到“春困”,身体疲劳。在惊蛰时节,人们喝茶首选高香茶芳香解郁,如绿茶、乌龙茶等,身体虚寒者应以普洱熟茶、红茶为主,驱散严冬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对即将上市的绿茶,不可盲目追新,静待火褪再喝也不迟。
【撰写】伍咏言 黄丽妹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