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旺弟:为基层减负,少查台账多看实效

南方农村报

受访者供图

▲点击图片进入2024全国两会专题

这个春天,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陈旺弟再次带着群众的期盼赴京参加全国两会。过去一年,她的足迹遍布省内外,调研考察不停歇。作为一名扎根基层二十年的村干部,陈旺弟始终心系群众冷暖,关切基层急难愁盼。

本次两会,陈旺弟带来了两项建议。一是针对基层存在“检查太多、台账太多”的问题,建议避免形式主义,少查基层台账,多看实地成效,多听群众呼声;二是针对淡水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建议强化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药品监管等,推动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受访者供图

为基层减负,多看现场少查台账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蓝图逐步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陈旺弟注意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基层不时面临着“检查太多,台账太多”的窘境和压力。“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正是基层工作繁琐复杂的写照。有时,上级任务未能充分考虑落到基层的可行性,过于追求“急快全”,检查过多,台账要求花样百出,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损耗了基层干部干实事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陈旺弟建议,减少台账检查,注重现场调研,让基层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实实在在的工作。上级调研更多走到现场,多听听基层如何做,遇到什么困难,给予专业指导与支持。

此外,基层还存在“资金能力与工作要求不匹配”的问题。陈旺弟观察到,如今对基层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村居根本拿不出资金去干事,村居经济压力越来越大,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她建议,“睇餸食饭”,花小钱做实事。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各村的经济能力,将基层资金用到最迫切、最实在的事情上去,不做无实际意义的项目投入。

“花钱花在刀刃上”,陈旺弟如此建议,也如此践行。过去一年,陈旺弟和儒溪村两委干部发动村民小组给村民做工作,拿出部分征地分红建设村庄,用于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儒溪村是发展渔业养殖的农业大村,村里便将这笔钱花在了鱼塘配套的机耕路建设上。同时,村委会还拿这笔钱给每个村民小组建设自己的小公园,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儒溪村打造的绿美生态小公园,让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儒溪村打造的绿美生态小公园,让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产学研对接,实施专家驻村行动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陈旺弟非常关注产业振兴,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强化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

儒溪村坐落在钟灵毓秀的西樵山脚下,面积9.6平方公里,鱼塘面积超过5000亩,近400户农户从事水产养殖行业。陈旺弟说,全国各省有很多水产养殖专家,他们都是“宝贝”,那么这些“专家宝贝”能否为农业养殖镇村提供技术支持?让有需要的养殖户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专家解决生产上的难题?

儒溪村的鱼塘面积超过5000亩,有近400户农户从事水产养殖行业。

儒溪村的鱼塘面积超过5000亩,有近400户农户从事水产养殖行业。

因此,陈旺弟建议,构建政府协助下的村委会、农户与农业专家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协调专家驻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帮助农户及时掌握新技术、了解新思路、开拓新市场,用现代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在政策扶持方面,稳控饲料价格,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规范销售手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采取以奖代补,推进“清淤固基”工程;充分发挥“农业经理人”作用,畅通销售渠道。

二是在技术支持方面,实施专家驻村行动,向水产养殖专业村镇派驻专家,常年作专业养殖指导和培训。

三是在药品监管方面,扩大水产安全养殖的监管范围,不仅覆盖养殖户,更应覆盖鱼药的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形成恒常化监管检测制度。

此外,有序推进池塘升级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扶持散养户,让农民依靠自己的技能、资本和劳动增收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陈旺弟希望此建议能够给类似儒溪村的水产养殖专业村提供帮助,从而加快推进传统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王伟正

【统筹】黄婵 苏晓璇 樊静东 段凤桂 肖婉琦

【记者】黎祖瑜

【设计】肖爱琦

【图片】受访者提供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