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有榜样!南盛镇探索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户

南方+ 记者

    南方+ 冯焕哲 拍摄

初春雨后,在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枧岭村委滑石村路段,主干道两旁的格桑花海开得正艳,沿路的农房都已完成微改造,看起来十分错落有致、整齐划一。道旁的千亩南药种植示范基地生机勃勃,长势甚好。

数年前,枧岭村曾是省定贫困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背后有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引和支持,有着干部群众群策群力的共同奋斗,还有着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实践中,南盛镇以第一批省定典型村枧岭村为阵地,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实践“一五三三”工作法,积极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户,为镇村建设发展树标杆、强示范,汇聚全民支持参与的强大力量。

    南方+ 冯焕哲 拍摄

精心部署,评出村中的“好榜样”

南盛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这一原则,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百千万工程”典型户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五项评选标准,从政治立场、品德素质、参与热情、实际行动、示范效应等方面对典型户进行全面考量,确保评选出来的典型户更具代表性、先进性和引领力,树立起村民参与支持“百千万工程”的鲜明导向。

同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自然村推荐、行政村审核、镇政府审定的三级审核程序。充分尊重民心民意,严格把关评选对象条件,保证评选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典型户的质量和“含金量”。

对于评选出来的典型户,南盛镇落实礼遇优待,激励创优争先。由镇党委政府给予表扬肯定,号召广大群众尊重典型、学习典型、厚待典型;对获评的典型户张榜公示、悬挂牌匾、写入村志;探索实行按户积分制,典型户及其他农户可以根据参与支持“百千万工程”的实际行动进行积分,获评典型户的可直接累积一定的积分;按照积分的数量排序,典型户家庭成员可在公益岗位招聘、就业机会推荐、创业贷款申请、社会补助扶持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照顾。

    南方+ 冯焕哲 拍摄

多方合力,为乡村发展“共奔赴”

枧岭村目前共评出了首批22户“百千万工程”典型户。其中,有带领村民共同打造南药种植示范基地的乡村“头雁”,有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贡献突出的干部,有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乡贤能人,有积极主动支持参与“百千万工程”各项行动的普通群众……

“南药基地的化橘红预计今年可以产生20万至30万元的收益,树菠萝种苗基地的收益预计也将在20万元以上。”枧岭村党支部书记黄文剑告诉记者。作为村民认可度最高的典型户之一,黄文剑对全村的产业建设可谓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他的目标很明确,“全村仅有耕地1035亩,其中水田还不到700亩,但林地却有14000多亩,要发展,只能靠山吃饭。”

早在2017年,黄文剑便牵头组织村“两委”干部共同出资成立枧兴南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吸纳了当时建档立卡的38户贫困户共同合作发展。经过6年多时间的摸索和坚守,其中经历了土地集约、欠缺技术经验、市场不稳定等一道道难关,如今借助“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合作社曙光再现,前景光明。

南盛镇枧岭村南药种植基地。

南盛镇枧岭村南药种植基地。

“和美乡业是典型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庭院经济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力方向。”云浮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少明在调研指导枧岭村典型村建设时指出,“在建设美丽庭院的同时探索植入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让村民群众就近获得一份工作,增加一项收入,有利于从根本上激发村基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村民门前屋后的“美丽庭院”。

村民门前屋后的“美丽庭院”。

现场参与调研沟通的枧岭典型户村民李雪妹受到启发,随即想到要将宅前300余平方米的庭院改造盘活起来发展庭院经济。她随后跟在珠三角经商的丈夫黄石德沟通商量,决定建设一个手工场,承接灯饰组装、小五金、制衣等订单,吸收留守村里的劳动力就地就业。手工场预计可吸纳三四十名劳动力,每人每月可增收约3000元。想好就干,李雪妹第一时间联系了设计公司做规划,准备加快把手工场建设运营起来。

而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办坑自然村的典型户叶树东也有故事。2019年,他就近在村中承包了200亩山地种植树菠萝,正当长势良好时,2020年却遭遇了霜冻,损失几十万元。但叶树东表示即便如此,也先要保障村里工人们的工资,“我们做人要有诚信,生意亏了也不能亏村民”,当年便将这十几万元的工资结清了。

而如今,在叶树东的坚持下,3000多棵树菠萝逐步结出丰收硕果,预计今年将会收成6万到7万斤,达产后年产量将会在100万斤以上。在他之前,枧岭村从未种植过树菠萝,如今也成为了村中的一个特色产业。他还规划在树菠萝场逐步植入乡村旅游业态,带旺人气,争创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的示范。

叶树东种植的树菠萝。

叶树东种植的树菠萝。

在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人居环境清洁整治工作中,离不开“领头羊”的带动作用,上六自然村典型户区金友便是其中一人。作为上六村村长,他常常利用晚上村民在家的时间串门入户,劝说群众开展废旧房清拆。这种一心为公,不图回报的精神,得到了村民的赞许,也激发了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在当前开展的“干群齐动手、答好‘四道题’,共建美丽家园”活动中,上六村的整治成效十分显著。

典型户的招牌是平凡的,同时也是闪亮的。如自费为村中建造30余盏路灯的李达华,带头捐地修建村中停车场的黄月波,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公益行动的区醒文,自发搞好清洁卫生、建设美丽庭院的黄泽友……他们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为大家树起了榜样和标杆,不断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庞大正能量,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和典型村的打造注入了强劲动力。

    南方+ 冯焕哲 拍摄

在南盛镇枧岭村中,曾经的废弃鱼塘修缮后焕然一新,变成了游泳池;曾经的废旧房屋,清拆后变成了小菜园、文化室、篮球场;村民广场中,搭建了铺满鲜花的走廊,成为村民歇息的公共空间……在各方合力共建下,这个村子正不断发生着美丽蝶变。

南方+记者 冯焕哲

通讯员 辛伟杰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