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C下调配送费却加收外卖打包费?网友热评→

深活圈
+订阅

2月20日,品牌快餐肯德基官方网站显示,肯德基宅急送外送费官方定价即日起从9元下调为6元。但与此同时,肯德基将酌情收取打包服务费。消息一出,便引发网友关注与热议。

肯德基回应:根据餐点酌情收取打包服务费

对此,肯德基官方客服表示,“为了更好地提升外送产品的服务体验,对外送保温袋进行了保温升级,并提供专人打包服务,会根据点的餐点酌情收取打包服务费。”

肯德基还在菜单页面公示了具体的打包服务费收费标准细则。其中提到,餐品实付金额小于200元的订单,每单打包费封顶价为2元;实付200元及以上的,每单打包费封顶价为6元;实付300元及以上的,每单打包费封顶价为9元(均不含外送费)。

不过,部分网友也晒单评论,点外送套餐时发现包装确实由以往的纸袋、塑料袋“升级”成了内胆为铝箔的保温袋。

网友对此热议不已,不少网友都认为此项收费不太合理——

还有网友吐槽,在外卖平台点肯德基,包装费高达4元,再加上配送费,“还没开吃就付了10块钱”——


现象:外卖包装费普遍存在

其实,不止是肯德基,不过餐饮外卖平台都会收取打包费。小南发现,在深圳,随意点开一个外卖app,都可以看到价格不同的包装费存在。

以汉堡类商家为例,汉堡王的打包费为2元,塔斯汀的打包费为1元;

以中餐类餐饮为例,无论是茶餐厅还是川菜馆,打包费也都是2元;

以奶茶类商家为例,小南试着在喜茶和奈雪的茶分别点了两杯饮品,平台显示除了配送费外,还要支付2元的打包费;Coco都可则为1元。

网友热议:“包装刺客”

其实,这已不是外卖餐饮行业打包服务费第一次引发争议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关于外卖“包装费”的投诉信息也有上百条,大都是针对外卖包装收费标准不一、重复和过度收费等“包装刺客”现象进行投诉的。

那么,打包费究竟从何而来?

根据外卖平台显示的打包费说明,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外卖业务特性要求商家得对外卖商品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材料进行打包,因此收取相应的打包费用。

塑料购物袋要收费这一点,许多消费者并不陌生,也可以接受。2007年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就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2020年发布的“加强版限塑令”更是详细说明了限塑管理的标准等。

但问题是, 塑料购物袋要收费这一点并不能解释所有外卖打包费。比如,有时商家用的不是塑料打包袋,但仍会收取打包费。以及,去线下买单并表示自己要带走吃时,不会收取打包费,而在外卖平台下单,同样的包装,却被收取了打包费。

再比如,按照某些店铺的设定,消费者每点一份餐品,就对应多收一份打包费,但其实这些商品只用了一个打包盒(打包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就有关于此类情况的投诉,消费者点麻辣香锅,结果每一个单点菜品都要收取0.2元打包费,原本标价免费的口味(锅底),在选择后却显示要多收3元打包费,最终27元的菜品打包费就占了6元。事实上,麻辣香锅的每一个菜品并不需要单独包装,还按单点餐品数量,就不太合理了。

律师: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其实,商家或外卖平台适当收取经营成本的打包费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如果乱收、多收打包费,那就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维权呢?

福建中美律师事务所林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因此,外卖商家如果在没有告知消费者打包费的计费标准与计费规则以及具体包装标准的情形下,单个商品按件累计重复收取打包费或者自带包装的商品仍收取打包费,便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此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商家如果将打包费与餐费“隐藏”捆绑销售,强制消费,也会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说“不”。

另外,针对这些“包装刺客”,外卖平台也应自觉主动担负起监管责任。去年6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曾表示,外卖包装具体收费规则缺失造成了外卖包装收费贵、商户按件收取包装费、商户在不同平台收包装费不同价等痛点。外卖平台应制定更细化的外卖包装收取规则,将外卖包装物的名称、材质、规格、单价、不同品类食物的打包方式、包装费的收取规则等关键内容予以规范。


对于外卖包装费

你怎么看呢?

评论区里聊聊~

【整合】孙梦圆

【部分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福州晚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