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行业本身特点,数据行业发展还存在行政部门垄断和商业平台垄断,“数据不出省”“部门不流通”等数据壁垒导致数据确权难等问题,国家数据局的成立,让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了希望。
南方周末记者 魏翠翠 南方周末实习生 许语芹
责任编辑 | 钱炜
2023年10月25日,北京,国家数据局揭牌。图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院的国家数据局。(人民视觉/图)
2024年2月19日,龙年春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国家数据局就联合其他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数据资源调查的通知》,宣布开展全国数据资源情况调查,包括数据资源的生产存储、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这距离国家数据局的揭牌,才过去不到4个月。
在2023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新组建的机构有两个,即国家数据局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人民网人民数据总编辑刘畅对此指出,二者相比,新组建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要是为加强金融方面的社会治理,虽然国家数据局也有这方面的作用和意图,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推动数据行业的发展,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让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一正三副”
在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之前,首任“一把手”就已到位。2023年7月28日,刘烈宏被任命为国家数据局局长。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三位副局长沈竹林、陈荣辉、夏冰陆续到任。
公开信息显示,刘烈宏也是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他在电子信息、网络通信领域拥有三十余年的从业和管理经验。
三位副局长分别来自中央、地方和行业。沈竹林历任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副司长、司长;陈荣辉曾任福建省大数据管理局局长;而夏冰曾在各大通信运营商担任要职。
截至目前,国家数据局还未有官方网站。一位接近数据局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目前对外的信息发布渠道是微信公众号。 在其微信公号中,机构概况简明扼要——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另据此前报道,国家数据局的组织架构按照综合、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数据等工作划分为五个组。
实际上,国家数据局整合了其他机构的部分数据管理职能,包括此前由中央网信办承担的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等职责,以及由国家发改委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
刘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前具有数据管理职能的部委约有20个,如网信办、发改委、公安部等等。“这种情况下数据治理环境已经不是‘九龙治水’,而是‘二十龙治水’。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各个部门间的数据收集、流通和加工等工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卞靖认为,组建国家数据局,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有利于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2023年10月以来,刘烈宏先后赴重庆、浙江、福建等地调研,听取各地数据要素产业实践探索成果汇报。他还在2023年11月10日出席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启动会议,在会上首次公开谈数据要素制度建设。两周后,他又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据要素治理与市场化论坛上首次提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2023年12月29日,国家数据局在京举行首场媒体吹风会,介绍《“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有关情况,已经明确国家数据局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
国家数据局的招兵买马工作也早已经开始。在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录中,国家数据局公布所属5个用人司局的7类综合管理职位,共招考12人。
破除行业间的数据壁垒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数据局的职能包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中的发展职能与安全职能,但侧重点在于“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张克此前分析称,国家数据局职责履行的重点并非数据安全监管等微观管理事项,而是强化对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例如,网络数据监管仍由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负责,而大数据产业及相关的软件服务业、通信业的行业管理职责归属工信部门。
在国家数据局组建前,部分省市已设立与数据相关的机构部门,推动地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4年,大数据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2月,广东省大数据管理局成立,这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大数据管理机构之一。2018年2月,党的第八次机构改革成为地方政府建设和改革大数据管理机构的关键契机,有12个省(市)在这一年相继成立大数据管理机构。
刘畅认为,地方先行先试和顶层设计并不矛盾。基层的开创性工作做起来后,就需要顶层设计的力量开始介入规范,从国家数据局密集开展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就能看出国家对前期地方实践经验的重视。
“虽然全国已成立几十个地方性的大数据交易所,但场内交易只占全部交易的10%。”刘畅分析,除了行业本身特点,数据行业发展还存在行政部门垄断和商业平台垄断,“数据不出省”“部门不流通”等数据壁垒导致数据确权难等问题,国家数据局的成立,让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了希望。
此外,在刘畅看来,国家数据局是宏观的规则制定者,不是具体下场的选手。“市场经营主体和第三方参与治理机构在数据领域活跃,国家数据局才能更好地引领行业发展。”
数字行业的前景自然是一片蓝海。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且保持在10%的高位增长速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曾表示,中长期看,数据资产相关市场潜在规模将在60万亿元以上。
地方数据管理机构命名与归口不一
国家数据局挂牌后,多个省级数据管理机构也遵循方向,调整原有机构的名称、规格和职能配置等。
2024年1月5日,江苏省数据局正式挂牌,是继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后成立的首个省级数据管理机构。截至2024年2月20日,全国已有23个省级数据管理机构进行机构改革,并正式以新机构名义对外活动。
不过,各地数据管理机构命名不一。一些省级数据管理机构与国家数据局保持一致,如江苏、上海、四川等地均直接以省市数据局命名。
也有部分省市强调“政务服务”职能,如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虽然广东、河北和内蒙古均将“政务服务”体现在机构名称中,但与“数据管理”在先后顺序上不尽一致。
此外,各地数据管理机构的归口也有所不同。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省级数据管理机构的设置有两类:一类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如四川、湖北等省份的数据管理机构均由省政府直接管理;另一类为部门管理机构。例如,云南省数据局由省发改委管理,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管理。
这也导致各地数据管理部门的机构级别出现正厅级和副厅级两种规格。比如,本轮机构改革中率先亮相的江苏省数据局,直属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规格是正厅级。而其他由省发改委管理的数据局则为副厅级。
从任职经历看,多位省级数据管理机构“一把手”拥有主管大数据、政务服务工作的经验。公开信息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局长吴苏海此前担任政务服务局局长和大数据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而青海省数据局局长靳力、天津市数据局局长邓光华、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等多位数据局局长也有相关任职经历。
此外,多位省级数据管理机构“一把手”均出自发改委系统。比如,江苏省数据局局长沈剑荣同时是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四川省数据局局长顾红松兼任省发改委副主任;福建省数据局局长吴宏武兼任省发改委党组成员。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马颜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未来值得关注的是,数据局将如何与网信的其他行政职能进行衔接,同时协调与工信、国办电子政务办及公安部等部门的数据相关职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