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厕所永远有纸,是深圳给我最大的安全感”

深圳工会
+订阅

深圳,是一座有安全感的城市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无论多晚,深圳街头都能看到有警察警车巡逻,夜归也很安心;深圳地铁每个车厢都有人巡查,安全感爆满;AED覆盖率全国第一,甚至在的士上也进行了配备,虽然都不想用到,但安全感十足……

确实,这些都是在深圳安全感的来源。尝试着总结5个点,大家看看有没有同感。

01

-——

后排系安全带

如何一秒识别深圳人?让他上车坐后排,看是不是立马伸手去系安全带。

外地人当段子看,但凡在深圳生活的人都会表示:真实得很。

上车就系安全带,对于深圳人来说,就像渴了就找水喝一样自然。甚至有人坐到电影院的椅子上,都会不自觉地产生系安全带的冲动。

毕竟,在深圳,后排不系安全带和开车不礼让行人一样,都是违法的。

在深圳时没觉得什么,一旦到了外地,才体会到离不开这份安全感。

“我现在去外地打车,一旦没系安全带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试图反抗不系它,就会一路上担心害怕,车速一上来就帮着司机一起看路…… ”

“回到老家,坐我堂哥的车出去玩。上车后我就系安全带,堂哥看到就笑了,说后排不用系的,这不是深圳,没人查。我没说啥,还是系上了,听到‘咔嚓’一声,才觉得有安全感了。”

“出差半个月回到深圳,打车时听到师傅那句久违又熟悉的‘系好安全带’,安全感一下子涌上来了。”

有人说,这是在深圳被“驯化”了,倒也没有毛病,但不可否认,这样确实更安全啊!

02

-——

车会礼让行人

在深圳,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

在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甚至没有摄像头的路口,斑马线前行人和车辆“僵持”着,互相用手比划:

站在路口等待的行人:你先?

停下来的司机:你先过,你先过。

别的地方相互劝酒,深圳却是相互劝走。司机与行人在斑马线前互相礼让,早已成为一种多年的默契。

对深圳人而言,这可能司空见惯,但不少外地朋友,第一次体验时表示很惊讶。

“第一次被深圳的车让行人惊艳到了,我还没到斑马线呢,所有车停下来等我过去。有点不好意思,像走红毯一样,怪尴尬的。”

根据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披露的数据,深圳路口的礼让率已经实现九成以上。

有人调侃,深圳的司机确实礼让三分,“礼让保三分”。

毕竟深圳的全国“最严交规”里写着呢——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如出现未礼让行人的行为,罚款500元并记3分。

玩笑归玩笑,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引导,这份自律早已融入了深圳司机的潜意识,成为了“肌肉记忆”,即使到了外地,仍然会保持。

不分地点,不分车辆类型,总会自觉停车礼让行人,深圳人出行时,安全感满满。

03

-——

边界感、独立和自由

春节假期结束,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段感慨:

“从早上9点起来,倒了3趟高铁奔波了一整天,顺利到达深圳,刚洗漱完躺在我的小出租屋准备睡觉了,还是觉得这里让我舒服,让我有安全感。”

有人可能会说,出租屋能比家里舒服和有安全感?矫情了吧。

还真不是,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在网上就曾看到有人这么说,算是道出了部分答案:“有一段时间在深圳很想家,想睡新家的大床,想拥有更大的私密空间。现在觉得,比起独立的物理空间,我更想要独立的精神空间。”

游子背井离乡,难免心有眷念。但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分外享受这“山高皇帝远”的清净和自由。

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房间,随意布置,或精致或邋遢,主打一个我的地盘我做主,即便只是出租屋;远离长辈三天两头的催婚、“你看看人家小孩”式的比较、“都是为你好”的规训和安排;没有熟人的窥探,周末整天宅在家里,也不用担心邻居的闲言碎语……

所谓独立的精神空间,无非是永远拥有选择的自由,无论对错,只对自己负责,无人干涉。

这也正是深圳的边界感,令人着迷之所在。

一位同事,性格算得上自来熟,但自称很不喜欢人情世故。她说,在深圳,人与人之间有边界感,没人关心你的好坏,都是关起门过自家小日子。这份“冷漠”反而让我觉得很舒服,我可以活得很自我,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

这和一位网友的想法不谋而合:“一想到一些半熟城市的半熟关系,我就害怕。谢谢深圳给我一种无与伦比的安全感,用一种冷漠的方式。 ”

与其说这是冷漠,倒不如说这是一份温暖的尊重。毕竟,当你需要帮助时,深圳从来不缺热心肠的人,无论是邻里同事,还是陌生人。

04

-——

大方谈钱,务实包容

“来深圳不搞钱,难道来当卧底吗?”

深圳人狠狠点头,表示赞同。

正如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钱不是深圳人安全感的全部来源,但深圳人的安全感,不能没有钱。

当坦然谈钱、大方搞钱成为一种群体精神,谈钱和搞钱就不再只是一种生存方式,而是深圳人的体面和真诚,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向钱,也是向前。

相对公平,务实包容,明码标价,效率至上,永远不缺机会,这是搞钱路上,深圳提供的安全感。

正如抖音商业大V张琦曾所说:深圳没有人关心你是谁,没有人关心你去哪,只关心你对我有没有价值。

所以在深圳,不会有太多人在意你去上班穿什么、背什么包、有没有化妆。

大T恤、洞洞鞋是上班标配,奶茶袋可以成为“市包”,别的不说,至少在穿着上,在深圳出门真的无压力,安全,实在太安全了。

深圳女孩在面对“为什么不穿高跟鞋”的疑问,甚至会风轻云淡地调侃一句:“鞋跟越平,搞钱越行”。

有人可能会说,在深圳,搞钱只有焦虑,搞到钱才叫有安全感。

有道理,但不可否,可能有人会说你在深圳工资低,赚不到钱,但永远不会有人说,在深圳赚不到钱。

搞不搞得到钱,各凭本事,毕竟,有些安全感是要自己给的。

05

-——

公厕永远有纸巾

深圳最大安全感来源是什么?答案很别致,听了还会让人莞尔一笑。

纸巾,无论是商场公园地铁站,只要有公厕的地方,厕间里永远有纸巾。

如果说上述的安全感来源其他城市或多或少都有,那么这称得上深圳独一份。

以至于不少深圳人直呼“被惯坏了”,甚至养成了出门不带纸巾的习惯。

不少深圳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自己“因福得祸”的经历:

“过年吃多了,在老家公共厕所,忘了带纸,厕所也没纸,原地蹲了40分钟才等到朋友的解救,脚都麻了,尴尬又好笑!突然好怀念深圳公厕,每间都有纸!”

“在外地高铁站,肠胃突然不舒服,急匆匆跑去上厕所,蹲下后一抬头发现没有纸,愣了好几秒才想起来我已经不在深圳了,深圳给我的安全感就是每个公共厕所都有纸,哭了!”

在这些时刻,对深圳以及会深圳公厕纸巾所给予的安全感的想念,达到了顶峰。

真的,你永远可以相信深圳的厕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2017年,深圳就明确要求全市公厕“免费提供厕纸”,并将这个要求纳入深圳市公厕管理标准。“每个厕间均免费提供纸巾”是测评的重点必考项。

每个厕间都有纸,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对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关注和重视。

一座城市给予人安全感,不用喊口号,也不必宏大叙事,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深入人心。

- 内容来源 -

深圳微时光

我爱深圳 ❤️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