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莞一家企业计划实施数字化改造以实现全面“提质、降本、增效”,其负责人在“企莞家”平台上进行项目备案,工信部门现场核查企业情况后,该企业凭借着“项目备案号”向银行申请“数字贷”产品,最终顺利取得贷款用于支持项目改造。同时,该企业已入选为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拟改造企业,可在偿还12期(月)贷款后,进一步申请享受“数字贷”贷款贴息补贴,补贴额度最高可达75万元。
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继早前405项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在东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上架后,该平台再“上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3月1日起,东莞“数字贷”金融服务上线,13项“数字贷”金融服务在平台的数字商超栏目中上架,为工业企业提供“低利率、长期限、快审批”的贷款服务。
“数字贷”呈现三大特征
据悉,东莞银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东莞分行、民生银行东莞分行推出“数字贷”专属金融服务共13项,均已在东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商超栏目中上架。
比如,东莞银行推出的莞银数字贷,为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企业提供日常用于经营周转、数字化转型投资的信贷业务;邮储银行东莞市分行推出的科创贷,可用于企业经营周转或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的人民币贷款业务;民生银行东莞分行推出的易创E贷,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专属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推出行业扶持贷,面向有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的企业提供贷款……
总体来说,东莞“数字贷”呈现三个特征:
一是备案增信。工信部门对企业项目建设内容、真实性进行核查,作为银行机构对企业新增授信的依据,破解企业增信难的困境。
二是产品丰富。设置最高可达1亿元的贷款额度,期限最长可达20年,利息低至同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可覆盖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过程的资金需求。
三是风险补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激励作用,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纳入东莞市贷款风险补偿范围,鼓励合作银行敢贷愿贷。
“数字贷”贴息等政策组合拳更具针对性
瞄准“国家及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城市”的工作目标,东莞在今年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年分别完成智能移动终端450家、纺织服装鞋帽60家、食品饮料30家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任务。认定一批智能工厂(车间),全年力争新增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1500家。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梁杨阳表示,积极推进试点城市工作,研究出台“数字贷”贴息、DCMM贯标奖补、数字化人才建设、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培育、数字化改造等政策组合拳,支持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数字贷”贴息政策正是在这样的工作背景下应运而生。
按此轮发布的“数字贷”贴息政策,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拟改造企业,在已成功申请“数字贷”专项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可按《东莞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银行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指南》,进一步申请贷款贴息奖补,按最高不超过贷款金额3%给予一年期贴息,每年补贴额度最高可达75万元。
“接下来,市工信局将持续加强政策、资金及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在‘企莞家’平台、‘东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持,加快企业转型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梁杨阳表示。
南方+记者 叶永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