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四会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四会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邓宏安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了2023年的工作情况,科学谋划2024年的宏伟蓝图。
2月29日起,“四会发布”微信公众号将对四会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全方位解读,敬请关注!
2023年,
四会“制造业当家”挺起硬脊梁,
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力军作用凸显。
▲广东金田铜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
2024年,四会将加强产业要素引导集聚,全力当好肇庆市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力军。
01
加快构建立足优势、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落实肇庆市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持续实施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50亿元,引育更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巩固提升“精铜玉铝”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精细化工工业园为战略支点,聚焦电子化学品、高端树脂等化工新材料,推动产业前端材料应用本地化配套,持续建强高分子合成材料省级产业集群。加大金属加工产业专项扶持力度,支持金田铜业高端铜基新材料二期等项目动工建设,支持金田铜业、高登铝业等龙头企业本地研发、生产、销售环节做大盘子,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型材料产品能级,推动金属加工产业与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与高要、肇庆高新区共创金属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地区。推动出台支持玉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深耕玉器雕刻加工核心环节,推动玉器加工厂、加工作坊抱团规范发展,鼓励玉器商户创商标建品牌,推动生产端消费端两头发力,加快形成千亿级玉器产业集群。
全面提速绿色建材、食品饮料预制菜两大潜力产业发展。推动开采、生产、循环利用等各环节绿色转型,扩大大宗固废在新型建材生产中的综合利用量,推动陶瓷、水泥等建材业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引导全市绿色建材企业形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高度协同的全流程产业链。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提振建材产品市场有效需求,增加有效产品供给,鼓励建筑建材企业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立足本土农业特色,积极招引综合实力足、带动能力强的食品饮料预制菜项目落户,支持四会沙糖桔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饮料项目、太二水产品预制菜深加工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锦江预制菜项目签约落地,支持龙甫镇预制菜产业园发展。
积极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度参与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加快融入肇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工格局,推动卓尔盛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等项目动工建设,支持飞南资源、亚太新材料等企业做大做强。实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力促协鑫10万吨新型深共晶电解液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协鑫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废旧电池精细回收示范工程基地建设,持续丰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场景,加快省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实证基地、广东肇能智电龙甫镇电化学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发挥富仕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同宇新材料等公司上市,引导本地企业向汽车电子、能源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转型发展。聚焦广东等未来产业引领区产业布局,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项目谋划和储备,发展新质生产力。
02
坚持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两手抓”
全流程优化招商引资,用好市四套班子挂点服务企业等机制,持续实施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抓好项目实际投资,推动制造业项目持续涌现新增量、提供新支撑。全力抓好产值税收回流工作,优化市场要素配置。大力提升招商落地成效。强化“亩均硬约束+产业链导向”,重点围绕瑞庆时代、小鹏汽车、金田铜业、协鑫集团等链主企业上下游,全力招引链主型、科创型、配套型、成长型项目,做好项目不同阶段税收效益评估。推动全年新引进制造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80亿元以上,引进计划投资额超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2个以上,争取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家。加快协鑫年产20吉瓦逆变器生产基地等项目的签约进程,着力引进一批引领金属加工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推动省建工集团建筑科技智造产业园签约落户,谋划储备一批建筑工程用机械及绿色建材等上下游产业项目。加快治理、遏制再现“半拉子”工程,推动开工、竣工、投产项目分别达20个、18个、20个。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建立健全增资扩产项目库,鼓励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富仕电子年产150万平方米高可靠性电路板扩建项目、声凯乐器等增资扩产项目加快建设,推动新增500万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36个、超3000万元增资扩产项目7个以上、65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5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打造更多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开展低效用地入库及再开发试点工作,实现土地连片改造。推动110千伏紫荆输变电工程、110千伏龙甫2输变电工程等项目选址建设,为园区项目落地提供电力保障。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延伸,加大对工业镇、工业园区用水支持力度。谋划组建国资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03
夯实“1+4+N”园区发展格局
推动园区联动发展格局稳固优化,提升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化发展水平。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肇庆市管起步区(大沙、富溪片区)新签订超2000亩土地补偿协议书,推进龙沙大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亿元,做好大沙、富溪片区的经济数据纳统及收益分成等工作。依托对口产业协作机制,加快精细化工工业园规划范围调整,确保通过省化工园区复核,推动协鑫、彩信和精细化工工业园基础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动工建设,加强与增城区产业共建,努力将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打造为新一轮省内对口产业协作的重点园区、示范园区,争取早日通过省级高新区验收。高标准建设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年内完成新收储用地500亩,推进商业大道、新环一路、金田大道上跨二广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高端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盘活电子信息产业园西组团,推动广元大道动工建设,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与中心城区5分钟生活圈。持续推动南江工业园升级改造,引导5家企业开展转型升级,完成南江工业园基础设施提升及配套项目立项前期工作,力促项目动工建设。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职能配置,开展园区低效闲置用地专项整治,完善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园区集约高效发展。完善标准厂房、仓库仓储、检测中心等园区生产性服务设施,引育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
04
更好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巩固提升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成果,深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格局,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统筹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全市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持续提升。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标杆高新技术企业”链条培育,优化四会创客空间、创新创业科学园等平台运营,推动广东华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等高水平科技孵化育成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同宇新材料、国耀铝业、振东食品等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25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巩固提升省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成果,培育涉农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转化落地10项以上。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市、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支持企业参与产业国家标准制定。优化提升柔性引才工作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精准引育“高精尖”急需紧缺人才。强化培育西江创新创业团队等人才队伍,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健全“人才绿卡”服务机制,抓好青年发展规划各项措施落实,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高地。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四会发布编辑部
编辑丨陈丽莹
责编丨卢 静
主编丨张 琳
执行总编丨钟少洁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四会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