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农历正月廿二),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盐灶上社村人山人海,群情鼎沸。在《男儿当自强》音乐中,群众的喝彩助威声中,“盐灶拖神”民俗活动热辣上演,人们争先站上神轿,祈求丰收富足,弘扬团结协作、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潮人精神。
每年农历正月廿一、廿二,是当地特定的拖神吉日。拖神是盐灶的奇特民俗,当地人称“揖老爷”,所谓“揖”,潮语意思是折腾、揉搓之意。
到了指定时间,村民们用草绳将神偶捆绑在神轿上,一名大汉站在上面,轿子上插满香火,巡游至“老爷场”,壮丁护神,群众拖神,双方各显身手,互不相让。其间,不断有护神或是抢神的人被拉下来,又不断有新的人扑了上去,站在外面的人就如同置身于汹涌的波浪随波逐流,场面十分壮观,被称为潮汕地区最热血的营老爷活动。
对于不明真相的人来说,盐灶拖神观感上像是打群架。事实上,“揖老爷”颇有讲究,群众先要冲破防线,然后登上老爷轿,才能在上面一对一较量,如不慎落下轿子,两者不可有肢体冲突。记者在现场看到,拖神活动乱中有序,现场有主持人手持扩音器把控节奏,人群中有警察等安保人员分布在各个点位,一旦有人摔倒,周围的人都会将其护住,避免被踩踏。当地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老爷场里的恩怨,出了场子就不能计较。
盐灶拖神的由来有很多传说,民间流传甚广的盐灶拖神传说都与“讨海”“过番”等密切相关。事实上,潮汕族群敢于冒险、敢于拼搏、善于合作等良好精神特质,很大一部分正是潮汕先辈们在出海讨生活、与海潮搏斗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和体现出来的。盐灶拖神则很好地继承和凸显了这一点。一年一度的拖神活动,成为盐灶村民敦睦乡情、增强乡谊的大盛会,全村百姓、四周乡朋、海外侨胞等齐聚一堂,大大促进了区域团结。
无论何种传说,可以确定的是,当地有着浓浓的“敬神”习俗,拖神过后,再择个吉日把神偶捞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庙,供人朝拜,享受香火。年年如是,这一民俗沿袭至今。数百年来,盐灶拖神一直长盛不衰。据说也是因为有了拖神习俗,海盗都不敢前来进犯,也给靠山近海的盐灶带来了一方安宁。
南方+记者 郑淼鑫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