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读乱回”,当代年轻人的“处世智慧”

南方新闻网
+订阅

最近

你有没有看到类似的聊天记录

你问东他答西

荒唐的答案里

有一种胡说八道的快乐

让人不禁担心“精神状态”

来源:网友@海洋馆里的小鲨鱼

来源:网友@拖拉姬

来源:网络

比已读不回更高的境界

是句句有回应

但每个回应都没答在点子上

在yes or no中选择了“or”

被网友们戏称为

“已读乱回”

图源博主@渣渣辉

在“已读乱回”中

不仅体会到了胡说八道的快乐

还成为了一种战术

被年轻人用来

应对老板

应对导师

应对催婚的亲戚

主打的是

“事事有回应,件件没着落”

“事事关心,件件没谱”

过年回家

面对不熟亲戚的“疑问三连”

他们这样答:

有网友表示

过年回复亲戚时

不知道怎么回答刁钻的问题

可以使用“已读乱回”技能

来源:网友@胡思乱想的鳕鱼堡

开年上班还没恢复状态

尝试对老板使用“已读乱回”技能

(就是小心不要翻车)

来源:网友@谁没为kpi拼过命

校园生活中导师的乱回

也令人捧腹

和朋友聊天时

“已读乱回”技能

或许能“胡乱”安慰到失意的朋友(?)

来源:网友@O7

这些看似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

一方面是年轻人

“发疯社交”的新形式

是情绪的延伸

也是对交流的探索

尤其是在“过年回家”遇到人际困境时

已读乱回更是成为了

年轻人的社交暗号

以一种不动声色

不会引起矛盾的处理方式

避开了不愿回答的尴尬问题

用答案的荒诞

对抗现实的荒诞

在这样的沟通仪式中

或许其内容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被压抑的情绪

能用相对幽默平和的方式

得以表达

而同时

各种各样的“乱回”

在戏谑之中解构着

传统而严肃的话题

体现着年轻人对世界

独特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你遇到过哪种“已读乱回”?

来源:南方网综合,素材源于网络

编辑:小麦、周芮夷(实习)

校对:陈学德

你怎么看待“已读乱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