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顺德公安交警及交通运输部门共同合力,继续强化城区道路精细化管理及改造,针对辖区流量变化情况深入开展调研,充分挖掘交叉路口内部的时空资源,在辖区多处路口增设了待行区,通过可变信息板及交通信号灯,共同引导车辆通行,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顺德首个“摩托车待行区”来了
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骑摩托车经过顺德大道与桂洲大道交叉路口时,4个方向多了摩托车待行区,摩托车可以在这个标志线内停车等待通行,这就是新试点的摩托车待行区。
据介绍,为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整治道路顽瘴痼疾,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顺德交警及交通运输部门经过实地调研,结合顺德大道实际交通情况,在顺德大道与桂洲大道交叉路口试点设置摩托车待行区。待行区上面画有白色的摩托车图案,且注明“摩托车待行区”字样,方便驾驶员识别。摩托车待行区的设置可有效疏导交叉口待行区车辆通行,保障摩托车驾驶员人车安全,提升道路通行安全性。
“从目前使用情况来说,不仅减少了摩托车和小型汽车、大型汽车并行的安全隐患,也提高了通行率,路口的交通秩序也是比较好的,这也是我们交警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一个便民、创新举措。”顺德交警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新增4个待行区,提高通行效率
今年以来,全区新增顺德大道凤翔路路口、顺德伦教G105国道与世纪大道交界路口、佛陈路陈村大道路口、佛陈路环镇路口4个路口待行区。新增的待行区用统一明晰的发光交通标志、地面文字标识、LED显示屏等提示市民正确通行。
“根据综合考量,我们筛选出了具备‘待行区’通行模式实施条件的路口,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这个模式。”顺德交警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路口设置“待行区”,前置二次停车线,提高路口通行效能,一个信号周期四个方向车道可多通过15至20辆车,比常规方式提高约15%交通效能。同时,充分挖掘路口的时间和空间,减少交通冲突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进入待行区内也要按所需方向行驶。”顺德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待行区的标线虽然是虚线,但有明确的导向箭头,车辆需按导向箭头指示通行,不可随意变道;同时如进入待行区内的车辆已排队至路口人行横道前,后方车辆需仍在车道停止线后等待通行,禁止停在人行横道线上等候。
下一步,顺德交通运输及交警部门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区交通拥堵节点进行微改造、微调整,科学优化交通组织,努力改善通行条件,全面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改善交通出行品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