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园洲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实有力,欣旺达新能源产业基地、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大型园区相继落户,为禾山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70家大小型企业在此“安家”。在“家业”越来越大的同时,禾山村的乡村治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创新治理手段势在必行。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禾山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聚焦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探索推行“党建+积分”乡村治理模式,把现代治理要素融入乡村治理,进一步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同向发力,走出一条具有禾山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党建引领,“走出去”到“引进来”
去年年中,禾山村党总支书记朱汉芬先后参加了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嘉兴考察学习班和园洲镇乡村治理政策解读会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积分制”三个字,让本就有优化乡村治理计划的朱汉芬突破了心中的牢笼,他多次召集村党总支委员会成员和村委班子进行研究探讨,初步制定《禾山村开展乡村治理积分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方案》,将门前三包、集体义务劳动、四小园建设、维护公共利益等纳入评分范围,调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治理工作。
群策群力,“村里事”变“家家事”
禾山村党总支先后8次针对不同人群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干群联席会议等,广泛宣传乡村治理积分制,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方案,实现积分方式群众议、积分内容群众定。于去年8月底正式推出乡村治理积分管理制,将全村1171户住户纳入管理,村里每一户家庭、每一个庭院、每一家企业都是参与对象,每一位户籍村民、常住外来人员、企业老板都是乡村治理的主人,真正把“村里事”变成了“家家事”。
双向激励,“红黑榜”藏“大荣誉”
为了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积分管理的内生动力,提升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意识,禾山村党总支先从妇女福利着手,把积分制与村民妇女节福利挂钩,将正向激励和反向扣分相结合,由驻组干部、小组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成检查组,每月不定期开展小组交叉检查,量化赋分。高效利用信息化平台,检查评分、积分申报、积分审核、积分公示、奖品兑换等环节均通过“粤治美”小程序完成,极大地方便了村民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也极大地减少了村干部做台账的压力。检查结果以“红黑榜”的形式,通过平台进行公示,超出基础分的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相应奖品,低于基础分的将会相应地减少该家庭的妇女节福利,让乡村治理可量化、可持续,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治理见效,“小积分”助“大变化”
禾山村党总支抓住了村民群众“不争馒头争口气”的朴素心理,在推行积分制的过程中,村民的个人荣誉感得以激发,群众相互之间形成互学互比互促的浓厚氛围,使他们从“局外人”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主人翁,推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全过程中。村民的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得以改变,村内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全镇村居人居环境交叉检查中,该村多次名列前茅,全村呈现一派宜居宜业、秩序良好、充满活力的美好景象。
接下来,禾山村将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形势要求,继续完善乡村治理积分制,并将积分制融入村规民约,使其成为禾山村全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为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样板拓宽实践路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