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东源县生猪、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市前列,板栗、茶叶、蓝莓、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堪称“农业大县”。然而,由于产业化经营规模小、商贸流通能力不足等,当地农业发展始终面临掣肘。如何转型升级成为“农业强县”,真正成为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农业是社会的基石,科技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翅膀,科技人才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为促进产学研用融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日前,由东源县委组织部、深圳对口帮扶东源工作组、“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东源县工作队主办的“科技赋能·人才聚力”科技人才助力东源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启动。
活动现场,多名农业领域企业家、渔业领域专家登台分享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一批农业科技项目成功签约;东源县两个智库平台聘任一批专家委员。
“科技赋能·人才聚力”科技人才助力东源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
田野里长出“航天稻”“多年生稻”
“农业对科技的需求渗透在农业全产业链、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体现在实现农业设施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品牌建设每一个环节中。”东源县委常委、副县长,深圳对口帮扶东源县工作组组长侯桂鸿谈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原动力。
活动现场,东源县典型农业项目“现身说法”,展现技术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2020年11月24日,一批约重40克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星际穿越”23天后,随同返回器顺利着陆。农业部门实验证实,“航天稻”具有抗伏倒、抗病强、耐高温、产量高、米质好等特点,产量比普通水稻高5%至10%。
河源万亩智慧无人农场示范基地。
2022年,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罗锡文院士团队、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合作,在河源市东源县建立广东省规模最大、河源首个万亩智慧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并选育、种植全国首创的“航天稻”4800亩。
“通过打造全程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超3万亩。近两年的试验示范证明,‘航天稻’具备大面积种植推广的市场前景。”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宽表示,2024年,力争航天水稻种子销售总量突破200万斤,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全年达8万亩,航天丝苗米年销售总量超过3000吨,收入总额达3800万元以上。
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都是一年生作物,每次收获后都必须重新种植。而“多年生稻”具有广适、高产稳产、多年生性强等特点,可实现种植1次,连续免耕收获3至5年。
由广东绿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多年生稻”项目以漳溪畲族乡日光村作为总部,辐射周边乡镇。
由东源县圳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深圳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广东绿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的“多年生稻”项目以漳溪畲族乡日光村作为总部,辐射周边乡镇。现有4万平方米工业用地可以作为“多年生稻”农业产业园建设,将扩大种植面积及烘干仓储建设系列产业。
“日光村已种植‘多年生稻’500亩,第一年两季实现平均亩产1600斤。” 广东绿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鑫提到,公司还将建设烘干、仓储及加工中心,大面积推广“多年生稻”种植。
活动现场。
深河协作推动人才与项目双向奔赴
农业科技人才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1月,在东源县委、县政府以及深圳盐田对口帮扶河源东源指挥部指导下,河源东源成立两大智库平台:东源县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助力赋能人才委员会。
活动现场,东源县两个智库平台聘任一批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专家委员,通过吸纳“智多星”,推动涉农资源整合,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领头,聚集一大批国内知名农业专家,协助寻找项目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助力赋能人才委员会则负责对接项目落地后所需的市场、电商、物流等资源。”东源县委组织部委员何文健提及,东源县将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
东源县拥有众多河流、湖泊和水库,水域生态系统完善,年平均气温20.7℃,适宜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渔业养殖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渔业高质量发展,分享新技术、新模式,为东源推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献智献策。深圳大学教授、广东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邓利就提出,“东源可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发展生态养殖;创立优质水产品品牌,发展智慧渔业。”
此外,活动上还有一批农业科技项目成功签约。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签约的农业科技项目包含不少深圳元素。东源县圳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深圳盐田对口帮扶河源东源指挥部与东源国资联合组建的一家服务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的国有独资企业。活动现场,东源县圳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华海种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绿森源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河源市铭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源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活动现场,一批农业科技项目成功签约。
“公司自筹建以来,主动对接深圳市、广州市和惠州市等地政府、企业,推动水产养殖和林业碳汇等重大项目落地。”在东源县圳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亮看来,项目的签约,将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与转型,为东源县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南方+记者 李娇
通讯员 彭文蝶 卢海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