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药王”之争热辣滚烫,谁能再拔头筹?

南方+ 记者

自贾玲执导电影《热辣滚烫》在龙年春节档上映以来,“减肥”话题持续收获热度。这一热度同时蔓延到了减肥药赛道,给本就火热的GLP-1类药物再添一把“火”。

自2021年6月,司美格鲁肽在美国获批用于减重以来,以它为代表的GLP-1药物成为了减肥界的“明星”。放眼全球,“双雄”诺和诺德和礼来正凭借各自旗下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分庭抗礼。而在国内,减肥药概念的火热吸引着国产药企先后入场。

日前,诺和诺德和礼来相继披露了2023年财报,数据表明,各自的GLP-1类药物均是推动双方业绩增长的主要力量。

战火继续烧

根据诺和诺德披露的2023年财报,2023年诺和诺德全年销售额2323亿丹麦克朗(约337.3亿美元),以固定汇率计算增长36%,经营利润1026亿丹麦克朗(约148.98亿美元),以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4%。三款司美格鲁肽药物是其业绩增长的头号功臣,2023年全年销售额1458.11亿丹麦克朗(约211.72亿美元)。

而礼来的业绩数据同样亮眼。根据礼来2023年财报,2023年公司全年营收34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GLP-1类药物总营收达125亿美元,约占全年营收的35%。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才获批上市的替尔泊肽减重版Zepbound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创造了1.758亿美元的收入,其上升势头不容小觑。

礼来的替尔泊肽被认为是司美格鲁肽的最强劲对手,曾一度动摇司美格鲁肽“新药王”的地位。2023年11月底,美国电子健康档案(EHR)数据和分析公司Truveta发布一组报告称,替尔泊肽在减重方面的表现或优于司美格鲁肽。

基于此,数据和分析公司GlobalData曾在2023年底表示,更优的减肥疗效临床数据,将使替尔泊肽超过司美格鲁肽,成为肥胖和糖尿病市场最畅销的药物,预计2029年销售额将会达到270亿美元。

而灼识咨询发布的《GLP-1行业蓝皮书》则认为,随着减重市场的持续升温,预计到2024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将超过280亿美元,可能超越默克公司的Keytruda成为全球药物销售排名第一的新冠军。

竞逐的哨声再次吹响,哪家将拨得头筹?让时间交出答案。

产能或成命门

诺和诺德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周赋德对诺和诺德在2023年的业绩表现感到非常满意的同时,提及2024年的工作重点将是帮助更多患者,推进和扩大公司的产品管线,并继续显著提高公司产能。

礼来财报也表示,2024年公司将继续执行扩张生产计划,但鉴于强劲的需求和全面投入生产制造所需的时间,预计今年糖尿病和减重药物的需求将超过供应。

两家公司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产能,这一目前全球GLP-1市场所共同面临的严峻考验。未来,谁能率先缓解产能短缺问题,谁或许就能把握“药王”争夺赛的命门。

2月5日,诺和诺德宣布其同意自诺和控股公司(Novo Holdings A/S,诺和控股)以165亿美元现金收购全球CDMO巨头康泰伦特(Catalent),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诺和诺德将以110亿美元的预付款收购康泰伦特在意大利、比利时和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三个灌装工厂和相关资产。

诺和诺德方面表示,通过此项收购,诺和诺德产能将得到快速且大规模的提升,同时将使诺和诺德现有供应网络在未来拥有更多选择权和灵活性。预计自 2026 年起,此项收购将使诺和诺德的灌装能力逐步得到增加。

此前,诺和诺德向南方+记者确认,其GLP-1类注射液产品组合遇到了暂时性的供应问题。2023年11月,诺和诺德官网 ceng连续发布两则公告,表示将分别投资超420亿丹麦克朗和超160亿丹麦克朗用于扩建在丹麦和法国的现有生产设施,希望能显著提升产能,增强诺和诺德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能力。

礼来高层曾在2023年11月的三季度电话会上,介绍Zepbound已先司美格鲁肽一步从美国FDA短缺药品名单上撤出。尽管如此,礼来仍在去年底宣布,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投资4.5亿美元,为包括GLP-1药物在内的产品提供额外的药物填充、设备组装和包装能力。

国内药企觅新机

“减肥药”概念持续火热,国内药企们也纷纷站上了跑道。但目前,国内仅有近期获批的两款GLP-1药物获批获批用于成年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管理,包括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以及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尚未进入大规模销售阶段。

此外,丽珠集团、齐鲁制药、九源基因、中美华东、宸安生物、联邦生物、石药集团等均有GLP-1类药物在研。据灼识咨询统计,目前国内正在进行的减重及肥胖症治疗的临床试验超过20个,其中多个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同时,多款药品已完成临床III期试验,准备申请上市。

灼识咨询董事总经理刘立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国产GLP-1药物而言,最大的优势往往在于性价比和对于本地市场的适应,未来随着GLP-1药物临床试验的推进和获批药物数量的增加,未来超适应症使用的情况可能会逐渐减少,合规性风险也将大大降低。

刘立鹤认为,在GLP-1的研发布局层面,时间壁垒、药物的差异化设计以及卓越的药物疗效是成功的关键。“例如,目前国内多个厂商正在进行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的研发,同样的产品如果临床进度更快,商业化的更早,将在院端市场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

此外,他表示对于以国内厂商为代表的新入局玩家来说,在存量市场方面,需要通过提升药物效果、口服化、长效化、性价比等方面吸引消费者,在增量市场方面,要努力与领先企业进行竞争,在新靶点、新适应症等方向中抢得先机。

南方+记者 梅子仪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