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韶关仁化县黄坑镇高塘村种植的200多亩新品油菜薹进入高产采摘期,当地菜农笑逐颜开采摘忙。此次丰产的粤油28、粤油29及华油杂62品种,营养丰富口感好,吸引了不少外地菜商前来采购。
走进黄坑镇高塘村油菜种植基地,抬眼望去满目青翠,油菜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长势喜人。目前正是油菜薹的丰产采摘期,20多名菜农穿行于田埂间采摘油菜薹。一株株鲜嫩欲滴的油菜薹,一掐就断,空气中散发着清甜的气息。据悉,高塘村所种植的“粤油28”“粤油29”油菜薹,种源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油菜专家傅廷栋指导下,由韶关学院李海渤博士主持选育的新品种。粤油系油菜薹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吸引了不少外地菜商前来采购。
叶茂菜业老板叶茂介绍:“因为我们湖南、湖北这次雪灾,本地很多蔬菜受到影响。所以特意过来仁化采购油菜薹,今天我们要收7000到8000斤的菜薹。这个菜薹非常甘甜,又比较保健,在我们湖南那边卖得很好。”
为推进油用油菜的种植培育,李海渤博士及其团队在黄坑镇刘屋村小组首次试种了30亩高油酸油菜新品种“华油2129”。李博士在试验田采摘下菜薹观察其生长情况,表示该品种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与当地土壤的适配度很高。
李海渤说:“我省在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尤其是油用油菜产业,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在韶关地区发展油用油菜很适合。在油用油菜里面,我们有一个新的油菜品种‘华油2129’,就是高油酸的油菜品种。这个高油酸的品质可以和橄榄油媲美,油酸含量达到70%以上。而且从维生素E和植物淄醇这两个成分含量来说,它实际上是橄榄油的几倍以上。这些油菜在仁化的种植效果都很好。”
据了解,仁化县积极利用冬闲田推广“稻—稻—油”种植模式增加农户收益。今年在长江镇、董塘镇、黄坑镇等多个乡镇种植了4000多亩多功能油菜,包括菜用油菜、饲用油菜和油用油菜。大面积科学种植油菜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助力仁化县春耕春种。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吴颂丹 何燕兵 匡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